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司马公休元祐五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一、《范忠宣公集》卷一二
惟君志意修立,学行纯固。
卓为硕儒,与时际遇。
早登金华,继述贤父。
兼职谏垣,秉笔史氏。
思忠忧国,心劳形瘁。
先正之泽,未及蒙享。
佐王之术,未克大施。
曾不中寿,而遽长逝。
两宫震动,多士嗟咨。
伊予与君,既亲且知。
为国惜贤,弥剧伤悲。
呜呼哀哉!
君嗣尚幼,君室少嫠。
上恩殊特,存殁有归。
唯有令名,万世永垂。
远致薄奠,心诚俱驰,尚飨!
杂记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六
太祖皇帝上党,获北汉宰相卫融不杀,以为太府卿
乾德三年伐蜀,诏伪蜀文武官并赐装钱赴阙,治行请白者所在以名闻。
开宝七年江南,赦管内州县伪置文武官员,见釐务者仍其旧。
大哉,帝王之度乎!
国初人物盛多,以其能天地包荒,杂用江南西蜀人材之众也。
初,绍兴十一年,金人割三京五路以和。
新界长吏有前秉义拱州者,有前武德知薄州者,有校副尉而知县令者。
汉仪初复,莫不怀惭抱恨,意沮词短,无颜以见新至官吏。
朝廷降赦知州县者,许令依旧,复拘收伪补告身敕劄,许诣有司批凿用印。
有伪齐补授者,亦皆授给官资。
人人得以隐藏恶迹,除危疑之心,而洗羞恨之咎。
其后将校以功名自见者,比比皆是。
高庙中兴有以哉!
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始终用人,盖尝三变。
其始也,收召山林遗弃之老,尽起海内流窜之人,或当兵权,或列谏省,或在方面。
其中也,不次而用。
小臣一言可采,或得超迁;
列曹一事可录,未几便用。
凡此十七八年,宰相岂必尽得人,台谏岂能尽举职,百司庶府岂能皆无过,然而孝宗每事求功,士大夫久用不效者旋即罢去。
故碌碌庸人多不得久在位,而奸邪小人不敢行其私。
淳熙十年,以孝宗有倦勤之意,每事必求审熟便安而后行。
王淮庸懦,仅仅无大过,亦不得已而用之相位。
景祐五年十一月庚子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宝元
按运历图,盖十一月十八日南郊也。
是年既改宝元,作史者便以此五年为宝元元年,《长编》遂无景祐五年,即宝元元年也,今绍运亦然。
按《长编》四年丁度内翰八月知制诰谢绛契丹生辰使,《通略》是年李淑、胥偃皆为内翰元年宋郊、王举正、郑戬皆曾为知制诰,不知此词出于谁笔,以字画考之,盖欧阳书。
景祐四年,公方为夷陵,五年为襄州乾德,当庆历三年冬,方拜右正言知制诰,其去景祐五年尚有五六年也。
治平四年京师省闱以「公生明」命赋题,司马君实司贡举。
襄邑(本开封府襄邑县,蔡京四辅拱州,后复襄邑。)许少张安世时为举子,诣帘前上请云:「公生明者,公正生明。
公而自明,非自明之明」。
主司恶其语赘,斥去之。
君实走厕回,问诸公何为而喧,同列告以其故。
君实默然,谓帘外官请适来上请先辈相见,再问之,少张答如前语。
君实云:「诸公不晓先辈意,所说极当,当依次第为文」。
君实退与诸公言。
诸公谓:「此同人上请耶!
诸人方诮其上请疏谬」。
君实微笑曰:「是公非上请也,乃来考试吾辈尔。
今日命题公生明冷淡无体贴,如用离娄之明则便是自明之明,吾辈可不领略而去」?
及得许公程文,读至依违牵制云云,抚案曰:「此非作公生明赋,乃公生明断案也」。
遂为南省第一。
少张廷试,复魁多士,官至都官郎中权中书舍人,与坡仙同时。
刘攽因谬举,王介甫欲窜岭外,许公与坡共救之,贬衡阳
少张秘监,因李士宁责官利路漕,又迁夔漕,乞地及招安南兵官杀降,坐累贬房陵倅,后归至黄州不幸,东坡解衣赙之。
靖康元年,金人长驱,将逼京师,独蔡攸得报早,先期治装,命宋㬇为东南发运
㬇,姻家也。
假其护送,遂尽室而南,虽赀用给使无不全济。
初传两宫命京亦从上皇而东,京自以午夜出城,水涩胶舟,奔卫不及,遂过拱州,实父子参商,遂不同途云。
蔡绦记,实云京在拱州乞召,愿陈计议
《长编》亦参取其说,云是时敌退,京师稍安。
京求见,欲口陈灭敌之策。
上将召京,会京贬命下而止。
然独不载京之策安出,其说云何。
其后蔡氏外孙传得其说,盖京欲决阳武埽也。
阳武之畿邑。
邑有博浪沙、黄河、汴河、白沟,又有阳武埽一镇。
按《国史》,金人陷阳武蒋兴祖死之。
兴祖治其县,县有古博浪沙,土脉脆恶,积雨湓涌,埽且溃,兴祖护堤以免,即其地也。
京之说云:「诚用臣计,敌虽百万,一夫之力可却」。
盖欲决埽以浸敌也。
此虽小人诡为大言以自救,然京如老盗,宿藏狡焉,容有可施用者。
第败国亡家之人,天道不祐,纵有奇画秘策,决不能复成功尔。
然传者云埽去京城止一舍,今以《九域志》考之,县西北去京九十里,得非埽近京而邑治远欤!
姚平仲自劫寨而遁,钦宗遣使几百辈,竟不知其所在。
高宗即位,尝立赏访求。
《林泉野录》不知何人所作,谓平仲实已战死。
或存或亡,其说多端。
顷时或传有曾见平仲蜀青城山者,山阴陆放翁尝作诗以纪其事,斯亦异矣,岂好事者为之耶?
平仲之逃实在城下,而宣和邸报、密院劄子乃云:「京兆府廉访咸阳县公文,盖据鉴状,随姚防禦河北宣司使唤,今月一日到咸阳县安下。
至四更有排军张岊辈称不见了姚太尉,鉴即时报县尉及亲随人并印记封全解府。
奉圣旨姚平仲身为统制,弃印而逃,可先次除名,令陕西路帅臣提刑司收捉」。
观此,则平仲之逃乃在京兆府
咸阳永兴军属邑也。
平仲方自陕西来应援,初不曾有还永兴军事。
又按靖康元年立赏,有能捕平仲者,白身补承信郎,赏钱三千缗,此月指挥也。
而邸报云:「臣寮上言,近岁军政不修,刑赏失当,姚平仲欲以都统制处之而弃印逃亡,不畏典刑明矣。
今缘自首止降一官,臣恐四方观望,军政未易修也」。
二月五日奉御笔:「平仲名勒停,枷项蕲州编管」。
观此则平仲尝自首,又非不出也。
然此二报不收于正史,得非实自城下而逃,但劫寨之举不欲明言,故讳其地
平仲实不曾获,又恐人无忌惮,故又设为自首行遣之报耶?
建炎四年,巨盗钟相、孔彦舟、杨华相继蹂践荆湖间,环数州十馀县,莽为盗区。
先是蔡守程昌禹提兵入援,行在道出湖北,会罢诸道勤王兵,抚谕冯康国因请以昌禹荆南帅。
已而有诏改昌禹镇抚鼎澧,偏将邵宏渊者隶帐下,善用长刀,有关、马之勇,尝以百馀骑搴旗履锋为士卒先。
是时贼党刘超京西陆梁转寇而来,有窥伺湖南意,遂犯澧阳,逻兵四出。
宏渊逼之于锁石冈,迎击走之。
宏渊都监孙君:「今一击而却,后必再至,再至则来者必众。
我军虽寡,然贼气夺矣」。
遂授以己所持刀,令孙被甲驻马石冈以怖之。
即驰诣昌禹,趣济师。
无何贼大至,望见孙挺刀冈阜上立,东西指麾,以为实宏渊也,且惧有伏,果不敢犯,遂烧城北七里街,稍稍徙屯城西。
薄暮,昌禹督众趋城。
澧无守将久,百姓推慈利智从𤥺行郡事。
诘旦,昌禹偕从𤥺自小东门乘城觇贼。
贼出悍骑,舞槊诟之。
昌禹失色,左右顾无应者。
有桃源弓兵龚亨奋而出,众且属目,则已跃马赴之矣。
昌禹遣亲吏语之曰:「汝忘器械耶」?
亨振手不顾。
既出,则贼策马瞋目,扬矛而前。
亨出小蛮牌于髀间,槊正著牌而过。
亨突身挟之而还。
将士欢噪,褫衣就刑,则固一妇人,长女也。
亨自以独身挑战而得妇人,不足示武,手杀之。
愈怒,吹唇鸣鼓,尽锐攻朝天门,造钓桥高十馀丈,长二十丈。
既成,引桥趣城,择死士之善战者系于其上。
智从𤥺败,詈贼而死。
贼蚁而登,昌禹宏渊、龚亨自东角踏浅渡澧江奔武陵矣。
贼虽下城,而民失耕凿,宿谷都尽,鸡犬菜茹无一存者。
贼众饥馁,给人为粮,暴尸如京,头颅满野。
惟李沙板者,乘沙板而济,因之获生者数十辈。
贼既乏食,将趋桃源。
未至数十里间有药山寺,寺之两旁十步一松,其大十围,夹道数里。
宏渊单马间行,贼将张横适至。
两骑相蹑,环而驰。
横不能得,则投以巨斧。
宏渊格之,斧著木深不能出。
宏渊负其多力,跃而前,欲生致之。
横固壮猛,力钧敌,又不能得,则曳而俱坠。
横以身压宏渊,且搦其阴。
宏渊手攀拓桩,欲藉而起,相与力疲未决。
宏渊亲兵至,擒之。
宏渊患横凶暴,断其手而献于昌禹
横素以勇闻,昌禹命之酒,欲活而用之。
宏渊曰:「贼无用」。
遂杀之。
自是不敢复蹈武陵之境,卒全安常德一州之民,至今昌禹食焉。
高宗当郊,黄潜善,年代当考。
学士降御劄,循用旧式,以年谷顺成、兵革寝息为报天之祭,祀册亦用定本。
叶梦得曰:「古之祭有祈有报。
《周礼》大祝六辞祈福祥,求永贞居其一。
今强敌内侮,盗贼尚多,二圣在远,四方未宁,与祖宗之时不同,宜改报为祈,专以寅畏惕厉陈情恳祷为主。
祝辞当更赦文,历叙天下艰危,深自贬损,上帝不可诬」。
上开纳。
赦文叶梦得当制,无所讳。
黄潜善乃取其词损益之,别自为手诏,言「行礼之夕,久阴忽晴,天示休应,以告百官」,与诏俱下。
绍兴和议初,金人以河南地归于我,士袅衔命道京襄宛洛,祗谒巩原。
过南邓,大将岳飞曰:「敌无信,君道路宜缓」。
士袅以上命有程辞,去不数舍,尘起,声甚嚣,导从相顾失色,南向而奔,力未尽,鼓声相闻,皆谓弗脱矣。
忽报有王师至,望之岳帜也。
驰就之,在焉。
恚曰:「固谓君毋行,今董御带、牛观察已前交锋矣。
兵胜败无常。
君,王人,且近属,吾以兵自裹送君尔」。
行数里少憩,两将以捷书至,盖士袅未至前一日出师也。
十一年,臣寮上疏,论方进兵陈蔡间,尝密贻书于士袅,欲朝廷遣使应援,今必将有所营救。
身为宗室,不应交结将帅
十一月,遂罢士袅宗司提举崇福宫,申严宗室出谒宾客之禁。
十二年十二月下飞棘寺,死狱中。
子云诛于市。
或云士袅尝以百口明之无他,盖亲见其兵事之神速,不止德之深也。
赵忠简
绍兴四年,伪豫引北骑大入,淮民南渡,人情大震。
上趣召大将某人移兵过淮,某辞以疾,请他将往。
上不得已,命至中书宣宴促行。
赵忠简右揆兼枢筦,宣上意勉之,辞避如初。
沈必先病之。
公曰:「此事正坐吾辈不能耳。
平时将帅藉国家爵赏,有兵有财,故能成功。
虽书生,若以见付,安知不能?
且君数出劳勚,此行必非辞难。
今敌报亟明,当自行耳,请以兵见付」。
堂吏以纸授某官,促上交兵状。
语未讫,将某人离坐而立曰:「如此,则某自去」。
某自去,公不为之谢,但与之约师行不可过某日而已。
是岁,王师大歼群敌,乌珠败而归,遂创艾不复犯塞矣。
江左奠枕相安,忠简之力也。
宿师之出,欲乘敌无备,遂以五月进兵。
督府盱眙,淮地平旷,荫翳少,杲日烘炙,沙如釜鏊,不可驻足。
谍报淮阳无备,魏公命戚方与列将及西北番官数十辈驾舟师往取之。
戚方抵城下,立炮座,治攻具,独不令发一镞。
敌有近城求打话者,亦不之对。
麾下疑而问之,曰:「诸君无扰扰,不三日,督府当有文字抽军回。
今虽得城,无益也」。
众愕然。
翌日未暮,军士什什五五奔凑水际,皆曰:「班师矣」。
近舟者争上,柂师以斧掠其手指,可掬也。
老弱拖后弗得载者甚众,乘大舠渡去久矣,实绍兴五年也。
淮阳之役盖如此。
吴武安驻兵关隘,金人栅其上。
一日,敌出骁将,垂青丝发,握槊策马,戟手詈求独斗。
麾下两将辈出,皆歼焉。
诟益甚,曰:「此犬彘,何足以辱我」?
未以对也。
有曹武者,位甚下,未尝以勇闻,请行。
难之曰:「两将犹不能当,子毋重辱我」。
武曰:「得公所常自乘马,则蔑不济矣」。
问其故。
曰:「敌诚骁果,然吾视其马于其回挽间微疵,此成擒易耳」。
解以付之。
武骑而出,与之两道驰逐,若无意于格斗者。
忽跃身赴之,敌马力猛,骤前急回,不能如人意,迟一二步,为武所碎,持其首以归。
三军大噪,敌震骇而走。
初,韩、张入觐,左仆射承诏集都堂问克复之期。
曰:「上驱驰霜露十馀年,似厌兵矣。
兵决在何时?
迟速进退之计当若何」?
两将对:「前提兵直趋某地,请粮若干,率裁量不尽得而退。
兵出某所,某将皆坐视,不肯并力相牵恤。
或申请辄不报,尝苦不能专力。
如令文儒生不爱钱,武将一意轻生命,欲了即了尔」。
曰:「有是乎?
诸公今不过带行一职事,足以谁何士大夫者,朝廷不靳也」。
岳最后至,意大略同而语微峻。
颔之。
于是三枢密拜矣,三人者累表辞谢。
与上约,答诏视常时率迟留一二日不下,诸礼例恩赐为目倍多。
别下诏,三大屯皆改御前军矣。
始诸校苦斗积战,已为廉车正任,然皆起卒伍,父事大将,常不得举首,或溷其家室。
岳师律尤严,将校有犯,大则诛杀,小亦挞鞭痛毒,用能役使深入如意。
命既下,诸校新免所隶事,或许自结知天子,人人便宽喜共命。
报应已略定,三人者扰扰未暇问也,得稍从容见,始以置衔漏夺兵职为请。
笑曰:「诸君知宣抚制置使乎?
边兵官耳。
今为枢庭,子司顾不能役属耶」!
三人者退,怅怅然,始悟失兵柄矣韩仲通尚书时从官,尝为人言。)
绍兴三十一年王权失律,刘锜自真扬迤逦退师。
朝廷知事亟,命叶审言知枢密院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审言辅逵行府统制
十一月驻军江皋,引诸将入问计,逵立侍。
贾和仲最先对曰:「请纵敌得渡江,我严兵以待。
俟敌登岸,纵缇骑蹙之江流中,蔑不胜矣」。
次米忠信。
忠信请募没人凿沈其舟,顾谓逵:「向与诸公平湖寇杨么,实用此策。
统制亦在其中,颇能记忆否?
此策已试,尝效也」。
最后李横
曰:「今不得瓜洲则江面不可守,愿得四军人直渡与敌战,据瓜洲以拒敌」。
三将对毕,审言顾问逵:「诸公策孰长?
统制意如何」?
逵言:「和仲老将,计良是。
第国家治战舰棹卒凡几年矣,今遽舍此,则是先置水军一项工夫于无用地。
且纵之渡即能支固大善,万一拒之不能止,如国何?
何不且用水军合战江中,战而不捷,半渡急击之耶?
忠信谓凿舟策曾收效于杨么,时则又不同。
么驾大舟泊洞庭湖
湖水无潮,人持枘凿匿伏舟底可以施力。
大江湍流,瓜洲暗潮急如箭激。
虽善泅者立见飘溺,尚能施刃凿耶?
前日刘太尉军十二万冲突而退,今四军仅可得万二千人尔。
刘太尉不能扼之淮浦之口,而乃欲逆战于江干,恐未可往也」。
是时,虞彬甫中书舍人参议军事,洪景卢密院检详为机宜,皆在坐。
彬甫默然未有言,景卢独激昂鼓勇,谓逵沮绝江之请为无勇,怒曰:「兵将官平时受国厚俸,今又说怯语,怕不肯去耶」?
逵曰:「不然。
今去不难,去而能保全人马归,方属难尔」。
景卢又怒曰:「败则截却驴头尔」。
初,瓜洲虽未有城,亦略有短垣,四围列植为鹿角,独中留出兵门。
既战,胜负未决,引军归营稍休息。
士卒方解鞍啜食,敌骑忽驰而至,驱所掠百姓,倏忽壕堑皆满,拔植三面而入。
我师于是尽为敌歼焉。
自横流军渡江,审言谓可无虑,即移幕府建业,明日至东阳,见隔岸火起,知已失瓜洲。
审言中涂舍车惊遽。
刘锐者亦督府偏将,瓜洲败书闻,审言震惧,议移督府毗陵,以议拒守。
劄子今犹藏子路分家云。
绍兴辛巳,金亮侵淮。
刘信叔以三万人屯清河口。
金人数万为连珠寨。
日暮,选壮士五百人绝淮捣栅。
敌方解衣盘薄,不虞我师之至,杀数百人而还。
军中无知者,闻击钲声,挥朱缨芾,始知得捷收兵。
是夜,复犒士,选千人,皆身首长大,翌日晚再劫之。
敌有备,我军歼焉。
得脱者三数辈,乱流而济。
叱之曰:「何不尽死力」?
犹欲用军法。
明日,命以三千骑扼淮与之交射。
敌以生牛革蒙粮舟缘北岸而过,飞矢勿能及,军士望之怅然而已。
薄暮,我师伤者半。
著褐半臂,踞胡床,抚案而视。
战酣,麾左右使就战。
然军士夺气矣,犹终夜击柝呵号,振鼓严更,若将警备者,虽帐下趋走亦不知军之移也。
达旦,万骑已去。
问之,幕府过维扬,将李横与数校殿而已。
敌疑有伏,日已晡,火起,犹未信。
真扬之民遂得预避,而我师成皂角林之捷。
绍兴十年,金人以河南之地归于我。
三月,命济州防禦使、龙神卫四厢指挥使刘锜东京副留守,发临安
五月顺昌,不旬日,金国韩、翟二将军与乌珠大入侵。
命清野以待,近城民皆徙入之。
先是,属邑警报至,下令命军士及徙入百姓人持煤纳于州之佛寺庑下,密遣小校碎以臼杵,囊盛而积之。
数日,入者填满,勿能容。
有番欲出城避寇者,因命人授一囊以归,且禁勿开视,曰:「汝归视汝冢墓,于其井坎四旁沟涧遇有水则投之,敌当不敢近」。
且戒以勿泄。
时出者既众,一二百里内投者殆遍。
敌以五月出兵至顺昌,涉六月自陈蔡而来,地多瓜桃,非北人宜食。
入境捕生口散鞫之,所言人人同,汲于井间得渗沫。
敌唶曰:「吾固疑吾军多腹疾,且马亦多毙」。
寘毒于水也。
始命军士掘地而饮,遇天雨则以杯勺承以饮马。
人马燥渴,皆欲速战,故得因城守以破之。
皂角林得捷,即称病求解印符,肩舆过京口
金骑将至江浒,督府惧失江面,且兵形背水为置之死地而生,迫诸将瓜洲迎敌。
诸老将皆难之,遂相率就问计。
病卧萧寺,令伺于户外以待移。
顷呼入告之曰:「今取百馀舟凿其底,覆以篷席,藉以版干维楫,外设帆樯,度不能一二里沈者,鳞次于岸步,复取坚致可战之舟舣泊于岸,夙戒军士交锋勿及则徉败而疾趋坚舟,委泊岸者勿顾。
敌气锐,必乘见舟以逐我,谓可直渡。
度敌毕登放舟离岸,即回戈以赴之,乘其没溺,可以得志」。
诸将皆谢非所及,拜受教去。
午夜,密使移舟而前,时督府金山,望瓜洲如对面。
迨晓,见南舟舣岸,欢曰:「是欲遁尔」!
亟呼舟止。
诸将位卑,无能以利害争者,皆恸哭云必败。
于是刘汜先遁。
李横不能支,失统帅印章。
敌骑蔺藉我师,皆一壅入江而死。
暮夜,有把芦苇而过者,实丧师八千人,仅以身免。
今沿淮州郡印章皆冠以绍兴,镇江戎司亦然,以此。
金将败盟,朝廷移刘锜荆南帅,张真父以司业佐郡,盖不欲以民事烦之也。
悬赏招效用甚重,然无如效用逸何,遂下令逃者斩。
一日捕两卒,至未及问。
真父趋而前曰:「杀之而逃不止,孰若生之以观其后」?
奋而起,指其颈曰:「司业今何等风色?
设有缓急,此非所能保,而顾惜若曹耶」!
命牵出斩之以徇。
自是义勇成军矣。
先是公安白昼剽劫,撞钟鼓以过市,至是军声震叠,子夜开户无盗,至今义勇效用犹可用云。
刘汜者,之犹子,衣褒博近文墨。
一日责数之,令易楚制巾帻从军士。
汜好论军计,犹信之。
瓜洲之败,汜为提举军士云。
西蜀之兵分为三路:金州当其东,兴元制其西,兴州当其北,各据一面。
三路之中,兴元最为要害,盖进则当寇之凤翔,退则据蜀之咽喉,故重兵不可不置于此,事势不可不力于此,大帅不可不设于此。
以地理考之,敌人犯蜀不过三路:曰岷凤,曰兴元,曰金州而已。
然自兴元而至兴州百三十馀里,自兴元而至阶成与凤远,亦不出三四百里,是兴元而应接西路不为甚远也。
兴元而至于洋七十里,自洋而东至于金州二百五十里,是自兴元而应接东路亦不为甚远也。
是以南渡之初,国家深知其然,镇以重臣,开宣司汉中
夫使朝廷择才智之臣,据根本要害之地,平时得以考覈将帅,蓄积财用,一旦有事,得以专制二道十万之兵,东西应援,不出于三四百里之外,而敌人不得一蹑吾咽喉之地,岂非固国之善谋哉!
陈箍桶。
方腊之乱,初因盗犬系狱,其徒不堪,遂破械出之。
初犯缙云界,自黄墓岭过止六七人,至崇善寺纵火杀掠,自号圣公
阴兵执镜照人,谓凡用心不臧者皆照见之。
百姓窜走,方伏匿于山林,其徒持镜四出,谓人曰:「我已尽见」。
愚民畏惧,皆出就擒。
邑民盛九、沈五各立党伍,起而应之。
括苍素无城守,遂被剽掠。
其后就擒,童贯:「谁为谋主」?
以陈箍桶对。
捕获之,问:「君教方腊反,何耶」?
对曰:「正坐不受某教耳」。
又问:「汝所以教者云何」?
曰:「杀徽严以示威,长驱渡江结人心以入长安尔」。
又问:「何以箍桶为名」?
对曰:「天下之势犹桶板耳,能箍则合,不能箍则离」。
其不韪如此,诛之。
绍圣中,余见刘莘老蕲州,因问公:「自中执法执政,拒绝交游,独听一王岩叟语,悔乎」?
莘老默然久之,曰:「惟蔡持正事过当,离青州时固悔矣」。
又云:孙升为选人时,梦僧指府界提点蔡持正曰:「此本朝第四人过岭宰相也」。
自卢、寇、丁三人,蔡谪新州第四人也。
又云:刘拜右仆射之日,一小仆仆于堂下,呼曰:「相公指挥头𨃚往新州去」。
已而诘之,悟曰:「莫知其言之出也」。
开元中终南山开花结子,绵亘山谷,大小如面。
其岁大饥,其并枯死。
后汉襄楷云:「国中柏枯者,主当之。
人家结实枯死者,家长当之」。
终南山竹花枯死者,开元四年太上皇崩。
《朝野佥载》,见《广记》一百四十卷。
唐天宝后甲子三年,自陇而西至褒梁数千里内,民相食,忽山中无巨细皆放花结子,饥民舂食,与红粳不殊,自此千村万谷并皆立枯。
出《玉堂清话》。
《广记》百三十二:竹花,六十年一易根。
按《渚宫故事》,长沙阿育王像,相传至齐末常夜行,每南朝有大事及灾疫,必先流涕数日。
邵伯温邵康节河南人熙宁丁巳卒于洛,程明道志其墓。
伯温、仲良其子也。
伯温字子文,传康节《易》学,节行尤高,以经明行修荐,授大名助教
初,温公之子公休卒,温公之后再绝,独公休之妻张夫人无恙,遂复立族子为公休后。
朝廷遂除子文教授西京,经纪温国之家属,任之意略亦可见。
其后章子厚欲用之,子文不求进也。
徽宗即位,日食求言,伯温坐上书斥几四十年。
建炎初,没于利路转运副使
绍兴七年赵忠简当国,上其所著《辨诬》,乞行追录,始赠秘撰,诏藏其书于史馆
子文本末备载于忠简一疏,其守道行己可谓始终无愧于师友矣。
然贤者遇非其时,顾亦有重不幸者。
先是堂吏魏伯刍尝知石泉军宣和中蔡京伯刍变盐法,帑藏骤增,擢伯刍外府卿,提举榷务,其后除伯刍徽制以赏其功。
故事从官除拜得自举代,伯刍状卷:「伏睹朝奉大夫、权知果州邵伯温识量渊明,学术该博,外寄远邦,吏民畏爱,傥置要途,必有异能。
臣实不如,举以自代」。
伯温早登富公、温公、小申公、二韩、忠宣之门,荐之者乃持国、范纯夫
伯刍小人,据非其位,乃自诡荐贤而不揆其不韪,不知谁实教之?
子文名德皭然,彼安能浼,然亦可谓贤者之不幸矣。
种师道本以文资换右列,后为名将,其抚士卒最为有纪,然不特皆以威云。
初,师道为小官,冬夜赴尝寮之集,衣笥中尝置薪炭白粲而去,家人辈笑之。
既至,会饮之家或侵夜仆隶多寒,或给散俭薄不能满适,则群聚喧嚣,冀得声达于内,宾主各不自安,早罢酒归。
主人或欲延客,客饮兴或未阑,无如人从之不肃何,以故多不得从容散去,独师道部曲所至,竟夕常无一人喧哗者。
或怪而察之,乃知师道自始入席,即以所携付之众卒。
众卒深夜得粥,既宽饥馁,已而爇薪炽炭,相与附火,不忍舍去,是以不暇为嚣,忘其为夜艾也。
然其用兵持重,出没变化,人莫能测。
师道于果肴喜啖榛实,每与诸将谈论,置于前咀嚼之。
一夕坐久,食之尽,适有军议,沉吟未得其说,则时时引手就碟撮取之,不悟其已空也。
左右谓其乐嗜未已也,取他器满饤,俟其顾盼有间,置之,易取空器而去。
师道觉之,恶其揣度窥伺,立命推问诛之。
崇德人吕援,字权仲,居南场,营治圃垒湖石山,植海桧五六十株。
大者盘枝如凤面二丈,又屈其上,小枝如倡乐杂戏,尤婆娑可爱。
朱勔起花石纲得直达,檄秀守周审言,封以黄衣帕。
援知不可得,匿其事,走汴都投京尹宣和殿学士盛章,请以园归上,方以恩换右列,后为忠翊郎
援亦稍强直,家富得官,里中稍推之。
建炎改元,杭卒陈通叛。
福建经略鲍贻逊至,方总枪杖手驻崇德
劫围城中前某路漕俞䀭仁达、秘书监李光泰发、主仁和簿吴括子,直之嘉兴,约提刑高士曈、漕尉顾彦成求和。
诛在十二月
是冬雪踰月,三人者在崇德不得其日,尤记䀭衣单,求絮衣于援,二使者亦舣援岸,强使援摄尉,摄酒税。
时兵自杭败还者日数百,援阨市南包角堰,设钓桥,谕使纳兵器,旋以小舟济渡,藏其械于县庑。
败兵道饥,委仗得食,皆无事去。
知县事邓根失赏,巡司寨卒有怨言。
援以告,出缗钱分之,卒尽醉之。
又悉其家市酒,一釜不留,指市井谓人:「此旦夕吾所有也」。
有得其要约文书者,始知将以五鼓集县治,约以声喏为节。
初谢犒赐,次取兵械(即败兵所纳者。),次杀官吏。
援诣谋,先十刻率保甲袭之。
卒尚醉,多就歼,余四十人,首领都头者甚健,彀射保甲,尽济四十人,手覆钓桥奔去,众卒趋许村都头窜落县南田父家,绐谓田父送迎,饥渴索浆饮。
田父逆知之,为具酒饭,已乃熸汤请浴,遂即浴床反接以献。
戮之市,沥其胆于酒,书「食胆将军」于旗下,令以五十万钱捕一卒。
未几,许村尉执四十人为一舰至,取赏镪实舟而返。
诛,崇德无恙。
援后辟都监
未几,徐明反,谓人曰:「我蓄反久,以吕都监故迟之」。
因囚太守赵叔瑾,荷筒其项,叛卒张设列饮州治,牵使叔瑾行酒,曰:「常日汝饮燕,立我脚,直一脔,汝必尽之,我恨今当偿」。
遂取所余肉与之。
邓根兵至城下,拥官妓乐饮西楼上,募射生手弩射,矢着胡床,与妓俱仆。
二十日王渊兵至,不施梯冲,卧桅竿于堞上,数人蚁而登。
守城者皆散去,遂诛。
方明作乱,援去州方一宿云。
字深伯昭武人,登进士第,治剧有风,力射命中。
父及弟皆能兵。
一仆矮小,尤蹻捷。
以功改秩贰郡,为秀守。
方根上功状,父子兄弟咸在,独不及援。
援子恕,字子齐,年八十矣,为予言之。
长老尚有能言其事者。
子齐又云:陈通独不杀僧,士大夫持精缣易坏衲,自髡剃以避难,至暴其额于日中。
首乱者,次王贵
诛,人有云:「脱,罪过陈通
换对着对,罪过王贵」。
剐肉尽,犹索水饮云。
范觉民襄阳人美如冠玉,有经济大略,尝诘伪楚之立,邦昌辞以渐远则归节。
时大盗纵横,桑仲、李横、霍蹂践京西,朝廷力不能讨,耕凿尽废。
觉民镇抚使,于是桑仲襄阳霍明
分地既定,盗贼渐不能相统。
虽兵众而无器甲,欲叛入川,为王彦所败。
已而徵兵于,不至。
襄阳一日疾驰数百里至郢。
明知其已疲,出迎之,使人为握发,以铁锤击杀之。
李横复以兵至郢,声言为仲复雠,围之几年不下。
明自水窦出走行在所
自是虽不加殄戮,而蜂屯之寇离析矣。
建炎初觉民首建择宗室子之请,实基重华揖逊之举,皆大议也。
邦昌初立,同列皆在,莫知以何服见,且称谓何。
觉民奋然以背子直入,呼邦昌子能而已。
吕成公觉民二十许岁,觉民书「顿首元直丞相」,止十数语。
今书尺俗缛自谄秦氏始也。
李伯纪觉民皆有党。
务官叶审言上书攻觉民,或云主伯纪云。
觉民生于己卯,以三十二入相,罢相居天台,得痢疾,误投热剂,薨,年三十八。
始擢第,直言有议行遣者李士美丞相救之。
士美京师人,事近习,因此稍盖前愆。
建炎三年高宗复辟,苗、刘拥众南走,犯富阳桐庐寿昌,遂至三衢,檄守臣胡唐老应办。
唐老谕众曰:「檄用明受年号,我知建炎而已。
讨叛可也,何以应办为」?
贼遂攻城,唐老退之
未几,韩世忠兵至,遂连败傅、正
唐老移守镇江
是岁秋,隆祐过江西
上幸吴越,拜杜充右仆射江淮宣抚使,尽护诸将兵十馀万以备敌。
戚方者,本教骏兵士,军兴入贼党,后杀贼首以众归,留为帐下小校
十一月,敌挟李成入寇。
败,诸将皆溃去为盗。
镇江本倚制置韩世忠为重,世忠江阴
迫城,唐老度不能当,出金帛牛酒犒其军。
纳其善意,为之罢攻。
唐老又请曰:「晋陵,吾父母邦也,愿将军舍之」。
许焉,遂去不疑。
刘晏者,初隶苗傅麾下,统赤心队,至浦城谓众曰:「我岂从逆者」!
以其所统归世忠,共破兵。
朝廷授朝散大夫,时驻兵马迹山,有兵八百人。
晋陵周杞闻方将至,邀共城守。
毗陵小郡,易之。
素号知兵,能以少击众,自西门出数十骑大歼军。
败去,以唐老为绐己也,复从故道收唐老,束缚之,剥其肤,乃害之。
迤逦遂犯宣城
李泰发不能却,诏领巨师古兵往援,且解其围。
恃勇先犯贼锋,冀生得,遂殁于阵。
唐老晋陵人世将族父也。
,辽人。
泰发上其死事,赠统制,泽及四子,庙食其所号义烈。
毗陵亦绘其像于烈帝,庑下有碑志其事。
或云明法入官云。
周杞字子山缙云人
苗、刘变作,汤东野吴门守。
张、吕檄书周杞、汤东野控扼于要衢,即其人也。
时扰攘,植白梃数十于庭下,百姓有犯令者辄击杀之。
人不堪其酷,然亦赖以镇压。
后缘坐下吏以预复辟,卒得释。
弟绾,南渡后初除祭酒
绾尝为监司,有风力,不识学省事体,遇监学官如州县属吏,士论讥之。
赵令畤,宗室近属,安定郡王犹子,好学有诗声,著《侯鲭录》行于世。
元祐六年签判颍上
东坡出守,爱其公姓而有文,一见待以文士,赋诗饮酒,尝令属和,别去怀思,形于篇咏,字之曰德麟
其后张文潜书《字说》,谓德麟韩子苍诸人名振一时。
东坡领郡时,表上其才,年去颍,又力荐之,至器其人为清庙之宝。
东坡既谪,德麟亦坐废十年。
绍兴初,始以正郎宗司拟上除目,高宗宰相,谓德麟尝事谭稹,不当齿士大夫,竟易环卫
后得宣和邸报,始知德麟事为有实,得处右列已为侥倖矣。
按宣和年,以太尉遂宁军节起复宣抚河东燕山辟置议幕管句凡九人,德麟时为泗州,辟置盖其一也。
是役也,实攸、稹首祸,不待明智,谁不寒心!
侯益辈与之为属,固不足道。
郑望之城下之盟,犹能略与敌争而面责郭药师
望之以身从已为可惜,况德麟号识理通文,反而自污谬迷至此,得罪于九原多矣。
乃知高宗圣训盖指其实也。
李士宁,羽流也。
许少张安世省官,扣门求见,云:「闻秘书有剑,上有鳅文,得之可用煮丹,能惠我成药乎」?
少张与之。
未几,士宁者谋逆。
少张外补利漕,复徙夔,忽乞地反而召复之。
后为二兵官杀已降,乞地再寇蜀,少张坐责房陵倅。
房陵复有道人三朵花者,知人兴废,能自传神。
少张以书荐姓名于东坡先生,故东坡先生答以诗云:「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谩蒸砂。
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
画图欲识先生面,为问房陵好事家」。
李柽字汝几,牛渚人。
略有权数。
营卒郭通作乱,守将避去之。
民居扰扰。
会乡老有请愿李通判出计事,贼许之,亟遣邀汝几。
汝几不为惧,登车而往。
既至,不得已与讲均敌礼,且诘所以乱故,曰:「衣粮不给尔」。
汝几曰:「既如是,非朝廷负若辈也」。
欢曰:「然」!
即请寓公列于朝,贼赖以是安,得不生事,其后就戮渠首一二辈而已。
秦氏当柄,自江以东皆待以乡曲,独不及
学邃于医,心悟针法,铸铜为人身,具百脉,幕楮施针,芒镂不差。
蓄一龟,寿二百岁,暇日寘香奁,自随出守上饶失之,及还牛渚,启合俨然。
年九十,著《幼幼新书》,尤知养生之学云。
范寥,蜀公之后也。
初张怀素吴储、吴侔有异谋,知之,将告之,惧莫能得其情也,遂以仆役投募于怀素
怀素识字乎,曰自小力农,不能识也。
怀素固未之信,则命掌一书室,室中皆四方达官贵人书,尽堆积案几,封题固在,皆密为识认,以测其移易取视。
才入,则困卧榻上,鼻息沸然。
使人穴壁窥之,则固农夫也。
千之学于六一先生
千之一日造公是刘贡父,公是问:「永叔《五代史》成书耶」?
千之对:「书将脱藁矣」。
公是问:「为韩瞠眼立传乎」?
千之默然。
公是笑谓千之:「如此亦是第二等文字耳」。
按《国史》韩通为周朝亲将,尽节于所事,俗号韩瞠眼云。
近时陆放翁作《南唐书》,文采杰然,大得史法。
予尝扣放翁曷不传徐骑省放翁而不对。
骑省卒于国朝,放翁不为无说也。
古之帝王一岁而四巡狩,后世巡狩之礼废,然事有缓急,无有人主跬步不得去王室之义。
臣于经筵尝论魏惠王迁都于梁之事矣。
王者无故而迁都固不可,若唐明皇安禄山幸蜀,代宗吐蕃幸陕,德宗以朱泚幸梁,僖宗黄巢再幸蜀,后日皆保安全。
晋成帝不避苏峻故危,梁武帝不避侯景故亡,靖康谋臣以固守京师而大误(《山房集》卷八。)
年:原无,据文意补。
题待鹤亭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澹斋集》卷一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九下、民国《简阳县志》卷五
灵泉故瘠俭,举一邑无观游之地,独妙通侧有若曰兴福,其外凭高为亭,下临绿野,市井庐落,云烟草树,田畴沟塍,参错蔽亏,毕陈乎其前,一睇千里,来登者神豁气夷,心目俱爽,最为邑名胜处
昔人榜之「望锦」,以锦官城可跂而望也。
兰若久荒圮,枭狐窟巢,如逃屋亡家。
一僧衰癃无徒属,色颇凄凉,故亭与之偕废。
椽脱栋摇,壁坏甃裂,瓢囊之瘠,往往舍焉。
环其地数十株,老荫寿干,亭以为胜者,亦半戕于斧斤。
绍兴壬午岁元日邑令杨公过焉。
顾瞻久之,曰:「是去真栖不一弓地,污秽乃尔,其何以安」?
归语邑尉李某,相视一叹。
明日,与福僧来言曰:「智海老不能有是亭久矣,考之旧刻,亭之建不知何时。
崇宁改元岁在壬午,宰王君者以葺祠之馀材新之,今岁复壬午,意者冥数之符,亭当惟祠之归,愿并其地使黄冠掌焉,智海本心也」。
公曰:「可哉,吾何敢专」?
适某诣府,遂具其事,俾白大尹王公,亦欣然可。
乃呼道士王行真付之,且属以兴修之役。
公首捐俸倡其僚,各输斗石食众工,凡邑子及客子之乐施者,听而不强。
又亲为指画,自真人殿左庑破壁为门,伐翳夷阻,架溪而梁之,累石而上,凡一百二十有二级,以达于亭,即亭之旧而加葺焉。
支补其压漏,濯洗其漫漶垢污,而徙所谓茅茨者于其后,于是气象骞奋超拔异畴昔。
自庑望之,横桥如画,石磴如梯,空亭缥渺山颠如飞来,隆冈起伏,为之扶卫,草木朋附,若奔若迎,殆与真祠素为一者。
祠初无客馆,客至无所舍,至是始有托足休驾之地,皆满意焉。
属役于四月而断手于七月公休事辄来督视,不啻治己之林囿台池者。
未讫役,某授代去,既数月,公书来曰:「亭成矣,子实赞我,可无一言纪岁月」?
某曰:亭之成,实公意所属。
徒以老仙蜀人之所尊事,而是祠也,台家之所更建,汲汲夤奉,根极于至诚,故视唾其地如唾其面,精念冥感,至使阇黎自托于不能,愿以是归之黄冠。
大尹王公躬承密旨,既克新华栋,凡便于祠者亡不允可,是以斯役不劳而济,此皆可书。
「望锦」旧榜于祠,不类也,易之曰「待鹤」。
昔仙人丁令威、苏耽皆仙去,化鹤以归。
旧传殿廷之,故有鹤来,安知非老仙而莫识也。
于斯亭也,愿与诸君待之。
公名先进,字用之永康青城人,古君子而今循吏云。
建府戊午鹿鸣宴致语 宋末元初 · 叶梦鼎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三、《翰苑新书》别集卷八、《启隽类函》卷四九
伏以侯邦贡士,共登天府之贤书;
二席燕宾,喜遇春官座主
秩初筵之俎豆,侈盛事于衣冠。
恭惟诸省元先辈,经富总龟,赋工校猎。
渊源问学,腹载考亭之书;
藻火文章,神授山房之笔。
踏槐花而程艺,穿以奏功。
蝥弧先登,一人当百;
鹗书中隽,八十加三。
合计闱学馆之英,群胄子宗枝之秀。
众科盛矣,一举裒然。
宫使知院大资大参相公天下达尊,国中元老。
进为伊、吕,功社稷,泽生民;
退友松、乔,身江湖,心魏阙
四海觇其出处,九重想其遄归。
平地神仙,聊作紫微之引领;
翘材人物,终期黄閤之转钧。
观使判府侍郎有迁固才,传朱李学。
平岩领啸,不妨饮山绿以哦诗;
禁闼予环,行见佩水苍而入侍。
判府工部郎中受斋贤子,省户望郎
谏笏犹存,上记名臣之风烈;
深衣独乐,士知前辈之典刑。
观使提举告院郎中才美硕肤,襟怀光睿
虎符龙节,所至有良吏之声;
宫锦渔蓑,非晚归侍臣之列。
判府武传郎中九秋直干,千顷澄波。
薄蓬莱,平上玉溪之月;
骑喧竹马,催颁壶峤之
常簿郎中松节高寒,棣华竞爽。
访麻源之三谷,聊复拂衣;
横野渡之孤舟,正须作楫。
秘阁郎中北手梧竹,东序钟镛。
公休温国之旁,从容洛社;
晦叔吕蒙之美,大小申公
都运监丞郎中庆历丞相之家,皇华使臣之节。
木牛给饷,已高诸侯之勋名;
金马直庐,行踵二苏之步武。
提举资讲郎中诸儒北斗,一道福星。
义实仁声,兼有春生秋肃之气;
直言正色,宜在朝论夕思之班。
判府集撰侍郎笔橐从臣,词章岳牧。
冰壶秋日,镕为西涧之清;
魁极台符,下照东瓯之分。
为诸贤之劝驾,食上佐以礼宾。
编衣紫绶之相辉,蓝袖银袍之交映。
指沙圆之佳谶,送天上之飞翰。
鼓瑟吹笙,此日升歌于苹野;
传衣付钵,明年同宴于琼林。
辄献伶歌,以铺吉语。
黄堂燕衎盛衣冠,人道魁星照建安
多士权衡推月旦,一番桃李属春官
升歌鸣鹿陪樽俎,好与溟鹏插羽翰。
发策致身须正学,功名久远要人看。
宪使刘兵部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五、《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五
月日,具衔某谨西向再拜,献书某官执事:某受赐于执事有日矣,鄙朴之守,亦素为执事之所察,固不容繁辞说而为之文饰也。
某读书田野时,已不喜随辈学相为后先,以驰竞于时俗间。
及得一官,又遭母丧,哀疚三年,生意殆尽。
天未之绝,幸存视息于终制之后,出见时事,归而自省,则发于心者愈拙于前矣。
食贫无他营,复就铨调,静念卑微,投足末宦,是谓不赀而临不测也。
使后果有为,岂当惮于险而止邪?
拟署之次,舍里落之近而远即江表者,诚有望于执事也。
始谓获备趋走之外,可以数听教诲于左右,以为终身莫大之福。
及治任之来,独在穷僻,瞻望麾旆,踰隔千里,职守于兹,垂及二岁,惟间者一拜车下耳。
按问之馀,复坚之以学行,乃见大贤君子纳人于善,如此其周且至也。
虽数听教诲不能如向之所料,而此日之得为终身之福也,未甚负于夙心矣。
幸出不虞,继被论荐,又知执事进之不疑而保其往也。
然十郡之中,吏州县者以百数,如某者固不足挂齿,而执事取于稠人之下,岂古所谓自隗始者耶?
恩德之厚,未易补报,公休安閒,但知以道义自勖,而或稍稍于文耳。
谨次近所为杂□□□□□十二首,写成一编,寓献几格。
狂斐之咎□□□避,盖伸于知遇之明,且为听教之资也。
干冒威尊,惶惧无已,不宣。
某再拜。
漕使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五、《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五
某闻富贵利达,人所同欲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故君子不妄求也。
小人反是,锐于容悦,恬于屈辱,不顾险僻邪恶之所溺,蕲于充欲而后已。
有幸而得之,且无所不至,孰谓道?
孰谓命?
夫齐人日醉饱于墦间之馀,其妻妾瞷之,为之羞而相顾以泣。
且酒肉薄物也,妻妾至戚也,享之非其所,彼犹或羞而恶之,况其厚者乎?
况其疏者乎?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而不知为人之所弃,可谓智乎?
不可也。
某生二十八年,三分□□而学居其二,无田以耕,无□□□,困于寒饥,□□□□,勤劬黾勉,走尘土之役者数岁矣。
其志□□□□□达欤,盖韩氏所谓其小得欲以具裘葛,养穷□,□大得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
至于道与命,岂以愿得之心而舍是哉!
故未尝妄一以辞自致于贵高,以犯欲速之议。
天与贱拙,吏于执事轩轾之下,前□□□按历,私谓贤者昭昭之前,不宜无言,以为□□,不度无状,少进说于左右,□□之罪既□□□□□,朴之守亦为执事之所知矣。
违远麾旆,□□□□仰赖庇育,逃责垂去,而又获拜车下,瞻见盛德之光,可复默默不自鸣其幸耶?
伏惟执事察其诚,不咎其言之数也;
亮其志,不疑其求之妄也,则幸甚幸甚。
谨录近所为杂文、古诗共二十篇,贽献几格,不足以为文章,亦公休安閒贤于他心耳。
伏冀少赐观览,干冒视听,惶恐无地,不宣。
某再拜。
乞昭明太皇太后策立之功奏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
臣恭闻太皇太后亲立皇帝,嗣兴大业,功德明被,天下共知。
所以垂帘之日,中外归心。
窃闻蔡确辈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扬言籍籍,自号有社稷大功,当时清议,已不能容。
太皇保护圣躬,今踰五年,而奸党又阴相造作语言,反覆诞妄,自以为功,以动摇国家顺理安常之势。
故忠臣义士,不胜其愤,建言乞深治其事,明正其罪,以昭太皇陛下之功德。
臣谓可以立辨,不待究治而后见也。
臣昨夜召过河阳,见知州事邢恕,臣语次问云:「闻皇帝即位前,太皇抱官家登先帝御榻问肆赦,云与皇子转官,先帝颔之,则是太皇圣虑已决,知否」?
云:「此事亦闻」。
又云知当时十日以前,太皇于宫中大计已定。
臣以素为蔡确所厚,臣遂又问云:「是时大臣曾入未」?
云:「未曾入」。
臣云:「如此则是事本出于太皇也」?
云:「是如此。
兼曾见一书,具说本末,皆出太皇」。
臣又问得之何人,云得之甚详,不须问。
又臣问其书语,不肯尽道,但及其略,云旬浃以前,大计已定。
此书必在宫中,可考虚实。
伏望圣慈指挥,检寻降出,或失其书,乞下取索副本进入,复以付外,明示廷臣。
仍勒具析此事所得因依,以其书付史馆,书之国史,更为别本,藏之宫中,择谨厚宫人掌之。
近来邢恕司马康等欺罔诬诞,语言反覆,此事甚大,不可不早辨。
〔贴黄〕臣谓蔡确等久误先帝至诚听委,叨窃富贵,先帝后知其恶,未及施行。
今日陛下以至公柄任贤者,尽逐造乱之人,以嗣成先帝之志。
小人恐失名位,百计怀奸,交结诞妄,无所不至,无复愧耻忌惮,以幸复进。
早来虽蒙皇帝陛下宣谕,云当时事甚分明,在臣以为在太皇则不可不早辨明,使奸人诡计,不复敢萌于心。
伏望圣慈,详察其语与之人,其真实忠正,可以嘉赏,欲乞因此特与推恩奖录。
之罪亦乞加察。
书中如果有此语,即与在外扬言有社稷之功事迹不同,可以见恕反覆之奸,乞加诘责,重置严宪
上以明皇帝孝德,昭明太皇大公至正策立之功,下以绝群凶诬诞之奸。
范纯夫(二 翰林108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五○、《翰海》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三辱示谕,鄙意不移。
公休之馈,人子之心也。
不肖之辞,夙昔之分也。
某已领其意而辞其物,物有齐量,意岂有穷哉!
昔人已聘还圭璋,庶几此义。
与堂兄(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九、西楼帖
去岁,尝领书教求访佳婿。
春榜下颇曾经营,皆无成效,故不敢奉报。
近因司马君实之子丧偶,试托范景仁与说,他亦未有可否之语。
今封景仁简帖拜呈。
君实之子名康,昨来明经及第,年二十一二,学术文词行检,少见其比。
决可谓佳婿矣。
人才亦佳。
但恐其方贵,不肯下就寒族。
然闻其意,却不愿富贵家,又与轼颇善。
恐万一肯,亦不可知。
见说潞公、邵兴宗皆求之。
请试劄侄女年命,及示谕兄意如何。
或以为可,即俟轼得乡中差遣长安亟言之,若成,即俟兄得替,挈来长安过亲,亦甚稳便。
事虽未十成,只中先报去,贵知兄意如何?
试经营看。
景仁已致仕,告词极不差。
盖轼与孔文仲累言也。
文仲对策极切直,都下人士谈不容口,已押出门矣。
景仁物论亦甚贤之。
远书不尽,轼再拜。
廿郎弟妹各安,不及作书。
十六郎一房并如常,彭寿甚长成。
司马康君实之亲兄子,君实未有子,养为嗣也。
王彦行状 南宋 · 续觱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八
王彦字子才河内人,隶弓马子弟所
政和五年徽宗皇帝临轩阅试,以武艺中选,恩补下班祗应
泾原路经略使种师道两入夏国,荡平伪洪夏军割踏、骆驼两城。
靖康初,金人围太原京城遣发新招赴援敢战后军,至太行山焚辎重肆掠,百姓惊奔,城门昼闭,公勒弓兵追杀俱尽。
金人陷怀州,鼓行犯阙,公流涕曰:「君父有难,虽生何为」!
乃弃家奔京师,求自试讨贼。
河北招抚使司选充都统制枢密院令率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头项七千人,渡大河已陷州县,措置招抚不顺番军民。
既济,深入陷地,与金人戍兵万众鏖战,大破之,收复卫州新乡县,传檄诸郡。
贼以为大军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公营,围之数匝,矢注如雨。
官军既寡,且器甲故敝,疾战辄不利,即决围以出,遂溃。
贼见公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公独与麾下数十人驰赴,所向披靡。
转战十数,弓矢俱尽,会日暮得免。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公收散亡得七百馀人,保共城西山
间遣腹心结集两河豪杰,以图再举。
时金人大立赏格,求公甚急。
公在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
所部曲或知之,泣以告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百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尔。
今使公寝不安席,我则非人」。
乃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诚节。
公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
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如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一十九寨,人十馀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
自并、汾、相、卫、怀、泽间,唱义讨贼者皆受公约束,禀本朝正朔,威震燕代
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卒挠沮粮道
公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银牌首领、金环女真,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公聚兵既众,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粮,会有奸人以告虏帅,乘我之虚,遂以大兵犯营垒。
公率亲兵乘高以禦,强弩飞石,所向辄摧,壮士贾勇,呼声动地,贼之毙于垒下者相枕藉,悉以马负之而去。
犹恃众欲以久困公,即布长围,遮绝馈运者旬馀。
公檄召诸寨兵大至,即宵遁。
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公在河朔,兵势张甚,故未暇南侵,谋公益急。
一日虏人召其酋领,俾以大兵再犯公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
其为所畏如此。
公方缮甲治兵,约日大举,直趋太原,断石岭关以临代北。
告期于东京留守资政殿大学士宗泽得以便宜从事,奏拟公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河北制置使,遣书延公会议。
公将兵万馀将发,悉召诸寨统兵官指挥方略,以俟会合。
既行,虏以重兵尾袭而不敢击,遂济河。
既至京师宗泽握公手曰:「公力战河北,以沮金人之心腹,忠勇无前,海内所闻。
京师者,朝廷根本,某累上章邀车驾还阙,愿公宿兵近甸,以卫根本」。
公即以所部兵马付留守司,因差统制官张伟统辖,于滑州界沿河沙店以上下地把截,令公量带亲兵赴扬州行在所
有旨令閤门引见上殿。
时已遣宇文虚中、杨可辅为祈请国信使副议和,而公见宰相,力陈两河忠义民兵引颈以望王师,愿因人心北征,掎角破贼,收复故地,言辞愤激,大忤宰相意,上殿指挥遂寝,差充御营寇统领官。
范琼为平寇前将军公素臣节不著,难与共事,即称疾。
知枢密院事张公浚宣抚处置川陕,奏公为前军统制官
时盗贼方炽,公为先驱,所过肃清。
汉中,改差权发遣利州路兵马钤辖,兼提举训练屯驻军。
建炎四年,改差金、均、房州安抚使,知金州
时中原盗贼蜂起,大者据郡县,铸印章,擅生杀,更相吞噬,以图非望。
而饥馑荒芜,无所资食,唯四川号为全蜀,易于保聚,磨牙摧毒,垂涎吮血者实繁有徒。
金州适当蜀之后门,兵备刓缺,事力么么。
公抚民治军,宽猛协宜,夜以继日。
未几大贼桑仲乘陷淮安襄阳之势,拥兵西向,进攻均、房。
守将李伦清、韦知几奔窜,凶威益炽,众号三十万,直捣金州白土关。
,公旧部曲也,则又申牍恳切于公曰:「仲于公无敢犯,愿假道入蜀,以就食尔」。
公谓将佐曰:「吾素知仲之为人,虽能驭士卒,轻财善斗,然勇而无谋,保为诸公破之」。
乃遣统领官门立为先锋。
贼恃强锐甚,立与战不胜,遂遇害,将士失色。
或请避贼者,公叱之曰:「枢相张公有事于关陕,使越金而至梁、洋,则腹背受敌,大事去矣」。
即勒亲卒及民兵疾趋长沙平,阻水据山,设伏以待之。
贼望官军少,辄仰高蚁附搏战。
公执帜麾士,士悉殊死斗。
久之,贼气惫,欲还,吾伏发,因之大溃。
纵兵驰击,斩获数万。
贼退保房陵公休士进击,贼复败。
追奔至于白碛,房州平。
是秋,权京西南路副总管李忠反,杀宣抚处置使司招安提举官閤门宣赞舍人孝隆等百馀人,遂攻金州诸关,以窥四川
公提兵控禦,躬冒矢石。
贼沈鸷善战,又其下皆河朔骁勇,官军与角辄不利,遂陷诸关。
公退舍秦郊,令将士尽伏山谷间,息烽燧,噎金鼓,禁樵牧,又焚秦郊积聚,若真遁者以诱贼。
秦郊去郡城才二十里,道路夷坦,寂无人声。
公募召必死士,预易麾帜色号,设奇以须其至。
阅再宿,贼游骑至秦郊,公召将佐曰:「贼以我为遁,明日当悉其家属,乘势长驱,以入郡城」。
夜半,分官军为三路以遏其冲,又以五百骑伏于林麓。
凌晨,贼果大至,官军逆战,声震山谷。
胜负未分也,而伏骑张翼,绕出贼背,贼大奔溃,擒馘万数,生口无算,辎械蔽野。
追袭至永兴秦岭,因收复永兴乾祐县以归。
金州困于调度,廪无储积,士有饥色,所得资币,尽分军伍,赖之以饶。
方贼之遇于秦郊,见吾麾帜色号特异,固已骇怖,念其老幼业与之俱,故其战尤力,而破败最甚焉。
初,桑仲既败,复还襄阳,已而鸠集散亡,攻围邓州
镇抚使谭兖力不支,委城夜逃,贼复炽。
朝廷在远,未暇致讨,务存怀抚,因就除仲襄、邓、随、镇抚使,庶使革心。
稔恶不悛,反藉专城之权,南攻德安,西据均阳
是冬,尽以其众分三道:一攻住口关,一出马郎岭,一捣洵阳县,前军去金州不远三十里。
公曰:「仲以我寡彼众,故寇三道以离吾之势,今吾破其坚,即脆者自走矣」。
时贼大兵在马郎之北,公遣统制焦文通禦住口,而自以亲兵营马郎,与之对垒者几月,大战凡六日,贼大败奔溃,纵兵追击,擒统领将官二十七人,俘获壮士数千众,均州平。
仲之败也,为其党所杀。
时又有王辟、董贵、郭守中阻兵窥蜀,虽凶悖虐焰下于,然其小者犹不减万数,公悉讨平之。
吴玠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和尚原,大摧兀术,公兼同都统建康,屡破钜寇。
二公实枢相张公所选任,大犒兴元,乐工致语有「原头雹散千钧弩,汉上风驰八字军」之语,至今人歌之。
公威棱既著,虽远方持兵者愿听指踪。
如知华州李子章、知陕州鲁闰保据山寨,襄、唐镇抚使李横,实为邻境,知虢州耿清又以所部来归,受公节制。
于是宣抚处置使又以公节制商、虢、陕、华,时皆没于伪齐。
公曰:「上虽南巡,不忘西顾,今商、虢、陕、华没于伪齐,而陕郡又密迩河东,他日恢复故疆,必自此始,则臣误膺阃寄,奚敢偷安」?
乃遣僚属高士瑰部分兵将,进图商、虢,直抵卢氏,与贼大兵三遇,再破走之,遂定商州
绍兴三年春首,金人伪皇弟都统郎君大举图蜀,自商州以入,守将邵隆移治上津,贼遽至跳奔。
初,枢相张公前召公吴玠兴元刘子羽会议汉中,约虏人若以大兵犯蜀,即三帅协势,相为手臂。
公闻虏大入,即驻军汉阴一带以应梁、洋,而贼并兵自上津疾驰,不一日至洵阳境上。
公飞檄召汉阴诸军统制官郭进,先以兵三千人来,至乘流夜发,逆击于沙隈。
贼舍骑鹅鸭来攻,一日凡数十合,进等禦之,杀伤甚众。
明旦,虏贼知官军单寡,即步骑并进,尘土蔽天。
公曰:「贼远斗飙锐,难与争锋,彼所以疾驰者,欲因吾粮食以入尔」。
即尽焚储积,发居民趋险保聚,尽督汉阴兵自石泉西乡,将与宣抚制置使司都统制司兵马会合,并力禦贼。
公次西乡枢相张公遣干办官甄援付公手札,急令清野会合,所以禦戎者雅如公策,公遂踰西乡
都统制司移文,命公控禦松林、明月诸关。
公部分既定,贼窥伺所以,遂越汉水
贼半渡,公命驰击之,大破其众,生擒汉儿军八十馀人。
宣抚制置使司兵马萃于饶风关,贼攻之甚急,复召公援。
公尽以兵将阵于饶风下,而发精兵乘高禦贼,一日数十战,长枪冲突,奋迅飘忽,贼披靡摧折,弃甲鸟散,伤痍踵路。
时虏杀马而食者已旬馀,顾其巢窟已远,欲退不能,进益窘。
时利阆路统制官屯营正当饶风关背,贼夜以轻兵衔枚袭取之。
饶风失守,诸军尽却兴、洋,亦焚储积,为清野之计。
虏虽至汉中,转战千里,死伤过半,且无所掠,大失望,腥膻汹汹,异谋欲叛,复虑我师掩至即无遗类,遂自褒斜遁去。
枢相张公以为虏虽深入,而亡失士马之多前此未有,实同败衄,而卒保全蜀者,系诸将效力,弃过录功,用黜陟圣旨进秩行赏有差,授公保大军承宣使
公曰:「某备任爪牙,不能殄灭丑类,致彼深入者,皆某之罪也,奚敢与他将比」?
独不受,士益重之。
时虏虽遁,而伪齐遣周贵为京西安抚使,盗据金州
公发镇兵,复自饶风以出。
汉阴,周贵领兵拒战,统制官许清横击,大破之,贵仅以身免,金州平。
金州新苦于兵,军食益艰,枢相张公命兼使司参议,驻兵阆中,以备川蜀,而留格禧以兵三千控禦金、房,俄又令公移军渠州,照应巴、达等州一带关隘。
绍兴五年五月,公闻下诏车驾亲征刘豫,公泫然曰:「上躬犯霜露,以诛僭逆,此正臣子捐身报国之,况分镇诏书有『悉心戮力,屏翰王室』之语」!
乞尽提全军援行在所,至于再三。
宣抚置司终以先获圣旨,令公保蜀,遂不果行。
荆南府,兼充荆南府峡州荆门、公安军安抚使
江陵盗贼后城郭为墟,前徙枝江,公至始还旧治,帑廪空乏,无三日储,乞置屯田以为出战入耕之计。
爰择荒田,分将士为百庄,庄耕千亩。
唯山口富里田旧截阻河置千户塘、瓦窑、三堰,堤水分溉,上堰废为榛莽,公亲督将士,具畚锸从事,计工六万有奇,不浃旬告成,公私之利无穷。
天下论屯田实不扰民而得充国之遗意者,必以公为称首,诏奖谕之。
绍兴六年,制授公保安军承宣使京西南路安抚使
岳飞京西湖北宣抚使,当受节制。
公昔为招抚使司都统制日,实以偏将新乡之役,违公节度以其所部别为一寨。
已而公兵大集,一日单骑叩公垒请罪,左右或劝公斩以谢众,惶恐色动。
公曰:「汝罪当诛,然去吾之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
方国步艰危,人才难得,岂复仇报怨时邪!
吾今舍汝」。
因以卮酒饮之,再拜谢。
及公为制置使终不自安,即檄使赴荣河把隘,自尔复暌。
及是公上章引嫌辞免。
刘麟再寇淮甸,车驾亲征,驻跸平江府枢密院奏以都督府参议军事,除知邵州,命以所部隶侍卫马军司刘锜
公闻之喜甚,曰:「所付得人矣」!
二公素相知心,且加交契,士论钦之
就除知鼎州,将行,疾遽作,遂不起,享年五十,时绍兴九年十月十九日也。
吕陶吴安诗劄子元祐元年五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栾城集》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今月二十四日面奏司马康久病,谏官阙人,乞早赐选择除授。
寻奉圣旨:只为难得人。
臣退而思之,知人之难,莫如已试之验。
窃见前左司谏吕陶右司吴安诗,昔任言责,知无不言。
虽各曾罢去,并不缘过恶。
同时台谏已斥复用者,迨今已遍。
以言韩维不公,韩氏党与强盛,为众所疾。
安诗以言王谠进用不当,连姻权势,无由复进。
质之公议,皆谓不平。
若蒙圣恩还付旧职,俾得尽心图报,必有可观。
方今台谏并阙,臣虽备位执法,才短无助,深恐言职旷弛,无补圣明。
谨采众论,冒昧尘献,乞更加采察,特赐录用,不胜幸甚。
取进止。
三论举台官劄子1090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栾城集》卷四四、《孙君孚先生奏议事略》卷下、《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准敕与孙升同举监察御史二人,寻准尚书省劄子,以一员不曾实历通判,令别举官闻奏。
臣检会元祐三年六月八日圣旨,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并用升朝官通判资叙实历一年以上人,举官准此。
臣窃详上条本为朝廷降授而设,后来朝廷所除谏官吴安诗、刘唐老、司马康三人皆未曾实历,遂再奏乞比附施行。
寻又蒙尚书省劄子,令依条别举。
臣退复思念,岂以除谏官皆出圣意,故得不依条法,举台官出于有司,故不得援例邪?
窃惟前件三人,惟司马康故相光之子,光被眷任最深,亦素有清誉,或为二圣所知。
至于吴安诗、刘唐老,此二人者,何缘得被圣眷?
若非大臣进拟,或密有荐导,陛下何缘知之?
窃谓本台所举亦合依例施行,况朝廷前后所用百官亦多不应格,岂固违法,盖不得已也。
若独于台官固执近法,中外必以为疑。
伏乞检会前奏,早赐施行。
取进止。
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八
本贯庆元府鄞县
曾祖灼,左朝议大夫尚书仓部郎中
妣石氏,封恭人
祖悃,赠朝奉郎
妣林氏,赠安人
父文,赠通议大夫
妣戴氏,赠淑人
公讳燮,字和叔姓袁氏
其先出有虞妫姓,春秋时陈大夫涛涂始见于经。
两汉之世,最称贤者曰博士固、司徒安。
晋、宋迄唐,人物相望。
至我朝而四明袁氏浸显,其谱录可考者,府君谧,生本州助教志,志生赠大中大夫斐,斐生左朝奉大夫、知处州、赠光禄大夫毂,博极群书,登嘉祐第,尝通判杭州苏文忠公为守,谭论赓酬,相得欢甚,公之高大父也。
袁氏世学,源流于此。
仓部登元祐第,尝守婺。
时蔡氏颛国,其党曹宗者横于一州,仓部以法诛之。
入对徽皇,以清心省事、安不忘危为献。
朝奉通议,皆以笃厚醇实称于乡。
戴淑人亦博览图史,如古烈女,生四子,公其仲也。
公端粹专静,得之于天。
生数月,乳媪寘槃水其前,玩视终晷,夜卧常醒然达旦。
五六岁读书,数过辄成诵。
少长,读东汉《党锢传》,拊编太息,以名节自期。
乾道初,入太学陆先生九龄学录公望德容睟盎,肃然起敬,亟亲炙之。
同里之贤如沈公焕、杨公简、舒公璘,亦皆聚于学,朝夕以道义相切磨,器业日益充大。
平居庄敬自持,为同舍所严惮。
暨升前廊,范物以躬,处事有法,士益推服。
淳熙辛丑,第进士
孝宗在御久,责治切,有劝公对策宜谓「大体已正,当坚忍以俟其成」,公不谓然,直以意对,具言大体未正与所当更张者,以是仅得丙科,而言坚忍者竟为举首。
公以合选当得教官丞相史忠定公勉以姑为一尉,遂注江阴
是岁,忠定荐士十有五人,公在选中,有旨审察。
公曰始仕而召可乎,迟次累年,授生徒以供菽水。
江阴故两尉,弓兵合二百人,后独置一尉,弓兵亦多虚额。
公至尽补之,葺亭教射,躬自按阅,其勇锐善缉盗者,遇之加优,盗辄立获。
初,弓兵散处闾巷,至是始为营,纪律肃整如军伍。
尉舍旁有黄田港,民居素稠密,公以保伍法部分之,因寓兵政。
浙西大饥,提举常平罗公点妙选僚吏分任振恤事,而就以江阴属公。
公谓经理田野之政自一保始,每保画一图,凡田畴、山水、道路、桥梁、寺观之属,靡不登载,而以民居分布其间,某治某业,丁口老幼凡几,悉附见之。
合诸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乡之图,又合诸乡为一县之图,可以正疆界,可以稽户口,可以起徒役,可以备奸偷,凡按征发争讼追胥之事,披图一见可决。
在田野为保社,在军旅为伍法,韩信多多益办,用是故也。
公首以此为荒政之要,由是民被实惠,而欺伪者无所容。
讫事,罗公荐于朝,有旨升擢,又循两资。
终更入都,周丞相谓「当处公班列,少须三月,其可」?
公曰:「迟迟以待内除,非吾志也,且亲老得便养足矣」。
即就沿海制属以归。
绍熙初,众正在廷,而公连遭内外艰,未及用。
宁宗嗣位,始以太学正召,然侍讲朱公及诸名儒已次第去国矣。
未几,赵丞相罢,公知必不为时所容,然犹晨入学延见生徒,商确理道。
或谓诸生多上书议斥时事,不当诱进,公不为变,迄以此论罢,自是伪学之禁兴而正人无容足地矣。
公贫甚,退处泰然,久之得浙东帅属,再为福建常平属官。
尝言职分无大小,皆当自竭,非求人知。
滞讼如山,穷日夜翻阅,凡所予夺,无再愬者。
改秩通判赣州,未上,会开禧边事作,两淮大震扰。
公谓海道山东,宜谨备,而内地盗贼尤不可不务防。
赵尚书善坚帅沿海,请公摄参议官,后帅傅公伯成因之。
公为言备禦大略及团结乡兵事宜,傅公壹以相属。
公周视属邑,所至按阅,井井有伦。
嘉定初元,天子诛权臣,尽起当世鸿硕,召公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权考功郎,迁丞奉常
时诸贤虽收召而鲠直者罕见亲,二年,因对言曰:「陛下履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于朝,人情翕然,以为太平可致,而欲窃威权者从旁睨之。
彭龟年逆知其必乱天下,因对显言其奸,陛下竦然开纳。
龟年继以罪去,而权臣根据自若,群邪和之,排斥善类,积而至于无故兴师,几危社稷。
向若陛下笃信龟年,折于萌蘖之初,岂至是哉?
正人端士,今不为乏,惟陛下所用耳。
《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往者龟年所进,合于道之言也,今日复有指陈阙失尽心无隐者,即龟年之言也。
陛下追思龟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用之』,固已深知龟年之忠矣。
陛下此时之心,即二帝三王敬贤纳谏之心也。
常存此心,急闻剀切之言,崇奖朴直之士,若龟年之效忠者,接踵而至矣。
龟年虽没,众龟年继进,何忧天下之不治哉」?
是岁都民艰食,公又言:「古者制国用,量入为出,今当饥馑艰危之时,惟有裁节冗费,自乘舆服御至百司庶府,无所不节,以为施惠之具,或可以济」。
又论军兵虚籍,宜用孝宗邵宏渊故事,凡军帅有能以奸蠹来上者褒宠之,不然者摈绌之,军费省则民食宽矣。
因言用度当节,或恐有伤国体,然民者邦之本,以邦本之故少亏国体,未害也。
上皆嘉纳之,而公请外甚力。
江州,属岁不登,公请于朝,贷桩管钱九万缗为籴本,告籴旁郡,计口以粜,循环相因,市直顿平。
郡仰征税以给,公谓薄征所以来商旅,益损税额,择僚吏以董之,舳舻相衔,无苛取,无濡留,至者大悦。
又谓《周官》币馀居九赋之末,亦足用一端也,于是窒渗漏,稽馀羡,用赖无乏。
郡治有亭,扁以节爱。
凡非奉禀之正者皆不取,简燕游,削交馈,至事关风教惠养则汲汲为之,大学官,创福田院。
居再岁,略计经用之馀缗钱犹二十七万,郡当大江之冲而城堞不治,因请悉举为版筑费,报可。
朝廷患楮多钱少,令淞江八郡通用铁钱。
敕榜下九江,公曰:此令一出,铜钱将益闭藏,姑缓揭榜,将力言之。
俄闻金陵以铁钱二当铜钱一,咸谓不便,而朝廷亦弗果行,人服公之先见。
公每谓牧守兼兵民之寄,训习师旅,所不可后。
种世衡教射法可行,始至大阅,以银为的,中者给之,竟日无一焉。
乃合卒伍,时按试,第其能以赏,自是中者如栉,破的常数十。
峒寇鸱张,上命副都统刘元鼎提兵讨捕。
公问何以平贼,元鼎锐欲殄灭,而实无必胜策。
公告之曰:诸峒崖谷峻险,若轻入其阻,未易得志,不如以重兵压之,勿与争锋而待其弊。
元鼎从公言,按兵南安,不与贼角,来则禦之,而贼果降。
提举江西常平,权隆兴府事,会朝廷新易楮币,分遣中都官出使诸道,察不如诏者。
帅守奉承过当,稍损厥直者即寘于辟。
公知上意本以救弊而非欲毒民,因王君棐衔命至,为请言之。
后两月至临川,则闻官吏竞为发擿,黥流之罪日报,公叹曰:「吾可不为明主一言乎」!
即上章,具论「官吏以刻核之心,行苛暴之政,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邦本朘削,深为国家忧,愿诏监司郡守,奉行宽大」。
俄以都官郎召,时更化六年,而颓纲未举,宿弊犹在,上方恭己仰成,公言:「古者大有为之君,所以根源治道者,一言以蔽之,曰此心之精神而已。
心之精神,洞彻无间,九州四海,靡所不烛。
故《书》曰『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又曰『帝光天之下』,二帝之精神也;
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德日新』,『宣重光』,三王之精神也。
二帝三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故能全此精神,照临天下,至于今仰之。
陛下虽有仁心仁闻,而大有为之效未著,愿毋以宽裕温柔自必,以发强刚毅相济。
朝夕警策,不敢荒宁,以磨励其精神;
监观古昔,延访英髦,以发挥其精神。
日进而不止,常明而不昏,则流行发见,莫非精神矣。
昔我艺祖当寓县分裂之际,整顿乾坤,如再开辟。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者,精神之谓也。
愿陛下以艺祖为法,则我宋之惟新,亦当常如创业之初」。
言帝王不可不勤于访问,上首肯再三,且言「问则明」。
司封郎官,因对言曰:「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而圣训有曰『问则明』。
退与朝士言,莫不称叹。
而侧听十旬,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臣窃惑焉。
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反是而闇,明则辉光旁烛,无所不通,闇则是非得失,懵然不辨。
或以为人主一言之失,史官书之,天下议之,问而不当,不如勿问。
臣谓不然,自古帝王之言岂能无失,惟得贤臣,开陈正救,归于至善而已,岂可畏人之讥议而终于不问哉」!
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明年春,迁秘书少监,兼司业
,进祭酒
,除秘书监,仍兼祭酒
公谓迩年士气不振,皆由本心无所兴起,而尸教养者有摧沮无开导,以故日就颓靡,每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之学。
常病世之学者徒知袭先儒绪言,通遗经训释,而未能自得于心,不足以为学。
吾心即道,不假外求,忠信笃实,是为道本。
闻者竦然有得,士气日以激昂,上焉者可与语斯道之本源,次亦不失为谨敕士。
至国有大议,叩阍投匦,争献所闻,始无负于天子之教育矣。
禁中银器失,上不忍坐主者,命以锡易之,公言:「陛下圣德如此而治效未著,以臣管见,或者君人之大节犹有可议者欤!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语》曰『大哉尧之为君』,是故君子大之为贵。
《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惟陛下恢洪志气,毋自菲薄,以成大功」。
时鞑虏甚强,金势日蹙,我朝屡遣使不得通,公言:「战守无二道,威声雄略,可以决战而后可以固守。
谢安相晋,未尝轻用兵也,秦师垂至,桓冲以根本为忧,遣兵入卫,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甲兵无阙』。
味『已定无阙』之语,则知讲之有素,备之非一日矣。
愿陛下亟图之」。
九年春正月,兼崇政殿说书,因对条陈四事,其一曰:「在《易》之《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宜健而弱,非天德也,故君德弱则不进,纪纲弱则不张,法度弱则不修,号令弱则不行,治内而弱则中国不尊,治外而弱则夷狄不慑。
女真将亡,无愚智皆知之,陛下爱惜生灵,遵养时晦,似未失也,而揣摩迎合之徒,遂欲茍于无事,有言不可者,则诋之曰:『是欲用兵耳』!
加以是名,时所甚讳,则不敢复言。
而不知我能自奋则不战而屈人兵,我不自强而示人以弱,则适以召兵,安能息兵?
鞑靼、夏人,自昔雄盛,新兴诸豪,兵力亦强,皆知中国之弱,日夜垂涎,伺隙而作,窃恐兵端浸起而祸患未易平也。
陛下可不法天行健,磨励精神,破庸人之论,以强中国之势」?
其二谓:「赏刑二柄,不原乎天,则朝纲弛而国势陵,愿大明公道,以救其弊」。
其三谓:「旱蝗相仍,民大饥困,而长民之吏虑蠲放太多,罕以实告,故饥民不可胜计,而惠施不能遍及。
晋之李雄、李特,初起不过流民,寖盛乃能据蜀。
监观往事,可为寒心。
我朝内帑之储本为凶荒备,所宜止绝它费,专以赈饥为急」。
其四谓:「广谋从众则合天心。
侍从之臣,所以资献纳之益也,日近清光而不闻有所咨访。
通进一司,所以达庶僚之言也,虚名仅存而不闻有所规箴。
则是朝廷之举事,实未尝与天下共之也。
自今事关利病,皆当广咨博访,是为至公,是为天心。
行此四者,易于转圜,而臣犹虑未能尽行者,謟谀之风未息而蒙蔽之患方深。
孔子曰『远佞人,佞人殆』,而孟轲亦曰『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得乎』?
、观、政、宣之际,此徒寔繁,所以靖康之祸,至大至酷,今日所当深戒」。
又言:「向者女真甚强,中国不逮,所以受祸。
今之鞑靼犹女真初兴时」。
上曰:「亦闻鞑靼强盛」。
公遂言:「今日未皇他务,且须咨访臣下,但能行此一事,其效立见。
陛下即位之初,群臣多闻玉音,自为韩侂胄所误,惟恐有错,所以咨访甚少」。
上曰:「错不妨乎」?
对曰:「古人称献可替否,若皆无错,则惟有献可,无否之可替矣」。
上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专赖臣下正救」。
十一月权礼部侍郎,升同修国史实录院修撰,进侍讲,犹兼祭酒
公谓人臣以经谊辅导人主,非徒诵说而已,因讲《诗》二《南》,于先王正始之本、后妃辅佐之道,所以自身而家、自家而天下者,敷演厥旨,深寓规儆之意,至列国变风有关乎君德治道者,亦委曲开陈,托其义以讽。
十年夏四月,霖雨不已,公言「善为天下者,当使阳制阴,不当使阴干阳。
今淫雨为灾,兼旬未止,此阴盛阳微之證也。
一二年来,正论渐微,正涂渐梗,贤者洁身而去,谄谀缄默以顺为正者尚多有之,岂天意哉!
蠢尔残虏,敢犯王略,皆由君子道消,所以召侮如此。
陛下必欲国势恢张,亦惟择夫刚毅正直、不肯诡随、公论之所属而沈伏于下僚、栖迟于远外者,拔举而尊礼之,则精神立变,谁敢侮之」!
虏失燕,徙居于汴,来索岁币,未予辄举兵寇边。
或欲以攒年岁币输之,公谓果出此,不可以为国矣,请对,具言所以不可与状。
又谓:「用兵一事,虽治世不能免,以言兵为讳,以安居为乐,变生不虞,无以禦之,为计疏矣。
自北方扰攘,流民欲归附者甚众,皆拒绝之,有至于杀戮多者,流民之怨,深入骨髓,安知虏不能激怒之使雠我乎!
自古善用兵者,攻其所必救。
彼扰吾边疆,而吾举兵北向,欲捣其虚,必解而去,从而蹑之,腹背受敌,此制胜之奇策也。
不知出此,而战于境内,兵气不扬矣,又安能决胜乎」?
上曰:「开禧我先用兵,彼直而我曲,今日虏人叛盟,我直而彼曲」。
公对曰:「今日之事,要在陛下刚明果断,振作士气」。
上然之。
公复言岁币不可与,上曰:「却可以此赏有功」。
七月,请对,论今之刑政未明者四事:「国不自重,以人而重。
忠良布列,重于九鼎;
奸谀并进,轻于鸿毛。
今自更化以来,非才不用,而国势浸弱,戎心遂启者,则以所用之才非真才耳。
似奋发而实怯懦也,似多能而实寡陋也,不皇皇于仁义而汲汲于荣禄也。
己不自重,又岂能为国重乎?
国人不服,又岂能服夷狄乎?
今之儒帅固有德望巍然、举世推重者,分阃泸南,未为不用,而地非切要,不足以观其施设。
今之忠贤亦有慷慨论事、名闻夷狄者,宜还天朝,增重国势,而远守支郡,未究所长,舍莫邪而用铅刀,弃周鼎而宝康,是非颠倒,何以立国!
今日民困甚矣,重以贪吏,政以贿成,监司牧守,更相馈遗,习以成风,于是昔之优裕者今凋弊矣,昔之欢乐者今愁叹矣。
行都之建垂九十年,生齿虽蕃,衣食未裕。
盖自楮币更新,而蓄财之多者顿耗;
盐筴屡变,而藏钞之久者遽贫。
频年水旱,民无馀赀,物货积滞,商旅不行,故大家困竭而小民焦熬,市井萧条而官府匮乏,势所必至。
京辇之下,人心不宁,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朝廷举措,人所观瞻,罪当重而辄轻之,禁当严而辄弛之,皆非至公无私之道。
开禧用兵,一时将帅捍患守城者不为无劳,事平之后,乃以廉谨责之,岂汉家宥李广利、赦陈汤之意!
夫政刑茍明,强大之邻不足畏;
刑政不明,微弱之虏不可忽」。
又谓当今之计,当以渐图之。
因举伍员图以敝楚者与李泌困贼之谋、王抃开边之策为上言,谓三人者皆欲先困之而后取其功,虽若少缓,而十全无失,乃所以为速。
十一月,又请对,言:「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则朝廷之势尊;
邪正杂揉,忠谗并进,则人主之势孤。
今在廷之臣,惟靡曼是娱,惟珍奇是好,淫侈高,燕乐无节,同堂合席,不闻箴规,赤心谋国者果如是乎?
贤才之于国,犹禦寒之衣裘,养生之谷粟,汲引善类,无间亲疏,所以报国也。
今推贤扬善,固不为乏,而挟私害正者,乃或有之。
合于己则掩覆其大过,异于己则指擿其小疵,毁誉发于私情,而真才不得展布,赤心谋国者岂其然乎?
星象屡变,其占为兵,甚可畏也,而不以为忧;
帝城之近,剽掠公行,非小故也,而不以为怪;
旱蝗之后,征科如故,残民之大者,而不以为非。
导谀贡佞,媮合茍容,以梯宠禄,又岂赤心谋国者乎?
植私者众,赤心者寡,人主少所凭仗,其何以重朝廷乎」!
又言王辛光州之胜可谓奇功,而行赏差薄。
上曰:「赏岂可薄,薄则无以激励后人」。
公又言:「自昔备禦夷狄不过防秋,今则无时不至,如四月光州是也」。
上曰:「春夏亦不可不防」。
公言:「陛下但能选用赤心谋国之臣布满朝列,日闻忠言,朝无阙政,夷狄自然率服」。
上曰:「卿言甚当」。
又言:「陛下垂意宰属,精选才士以充之,然政事不胜其多,而宰属至于数人,耳目不能遍察,思虑不能周知,急则卤莽,缓则壅滞,甚非所以弥缝宰辅也。
愿诏大臣增置掾属,广求贤俊秉心公正者为之,则所补多矣」。
十一年正月,天大雷电,继以飞雪,公言:「雷乃发声,蛰虫启户,著于《月令》之仲春,今先期而发,已非其时矣。
雷阳也,中国亦阳也;
雪阴也,夷狄亦阴也。
而雪,未为害也,而作于雷震之馀,阳已发舒而阴忽用事,有夷狄侵侮中国之象,岂小故哉?
盖自残虏窜伏汴都,陛下不忍遽绝,仍与通好,遗黎归附者拒而不纳,故此曹惟我是怨,而残虏亦以我为怯,纠合群怨,致死于我。
陛下履至尊之位,而见轻于垂亡之虏,辱莫大焉,其可以不奋发乎?
《书》曰『元首起哉』,起也者,奋发之谓也,元首奋发则国人莫不奋发矣。
深惩既往之失,图维日新之功,恢张纲纪,振起颓惰,以伸中国之威,破夷狄之胆,此所谓奋发也。
雷雪之变,人皆以为阴盛阳衰所致,此皇天启佑上圣,欲以刚济柔,而成以阳济阴之功也,陛下可不仰体天意乎」?
二月,真除礼侍,兼侍读
金虏侵轶西陲,公进对,言蜀利害甚悉,大略欲开示大信,以结并边忠义之人,俾为吾用,则敌不能支。
又谓:「曩时戎虏去中国远,粮运难继,故和可以久。
今假息之地,密迩于我,利茍在焉,岂其顾盟?
汴地四平,难以立国,欲夺我险要为驻足之地。
昔侵浮光襄汉,骎骎至蜀,观其志非专为岁赐也。
且所以欲和者,图省费尔。
往年四月聘使之还,甫入吾境,而犯顺之虏亦以是日入,难如此,和可恃乎?
戍可撤乎?
忠义之人与虏为仇,彼方仇之,我则和之,大拂其情,倒戈反噬,谁与禦之?
堂堂中国,卑词厚币,谨奉垂亡之虏,自示削弱,谁不侮之?
自古立国,固有终不与虏和者,石勒来聘,晋焚其币,何独今日必欲通好乎?
财用未足,兵力未强,以通和为戒,若非体国者。
究其实而言,求和自我,不保其往,将有无穷之悔。
绝不通和,事虽难办,是乃久安之策」。
上曰:「卿可谓忠直矣」。
十二年冬,时雪虽应,俄顷即止,公谓:「此《洪范》庶徵所谓『豫常燠若』者也。
陛下蚤朝宴罢,不殉货色,不盘游田,无逸豫之失而有逸豫之灾,其故何欤?
以臣观之,有所逸豫者,非必货色游畋之谓,边烽未息,戎事方殷,而优游恬愉,若四方无虞之日,真才未用,宿弊未革,浸浸焉入于颓弊之域,即所谓逸豫也」。
因言「时雪未降,惟陛下竭诚感假,庶几亟回天意」。
上曰:「朕日在禁中致祷」。
公言:「古人应天以实,须要修明政事,登进忠良,屏去邪佞,此乃应天之实」。
又请以内帑付外庭,俾任钩考之责。
未几,复对论蜀关外事宜,曰:「今春虏犯兴元,历金洋,以至大安,我师剿之,威声震矣。
然犬羊巧于窥觇,万一乘我少懈,夺我江源,顺流而下,不可不虑也。
夫藩篱严密,彼得以窥我?
根本坚壮,彼得以摇我」?
因言蜀之急务六,欲复阶、成、和、凤之保障,搜扬巴蜀之人才,优大战功之赏,与夫教民兵,防蛮患,纾民力,条数甚悉。
且谓:「艺祖得蜀甚难,今可不思所以保蜀之策?
人谓国事之可忧者莫如蜀,外障之难防者亦莫如蜀,何者?
其地至远也。
有才而无识者不可以为蜀帅,有勇而无谋者亦不可以为蜀帅,何者?
其任至重也」。
奏毕,反复再三。
上曰:「可见卿忠诚爱君」。
公进读《高宗宝训》,推演甚详,而上亦玉音屡发。
其尤大者,则因论进退人才之公,上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惟其至公,所以为大」。
论赏罚适中,上曰:「柔而不中,则为姑息;
刚而不中,则为霸道。
刚柔皆得其中,则为王道」。
赵鼎吕颐浩过失,而上则曰:「此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又云:「上下之情交通则为泰,不交通则为否,若台谏不言,何由得知」?
论择宰相,而上则曰:「人主择宰相宰相择百官,为治之要道也。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其后读《续帝学》,至司马康讲《洪范》三德,哲宗问「只此三德,为更有德」?
起居舍人王岩叟请书于册,以示万世。
公言:「哲宗发问,不过两言,而当时贤臣其喜如此,以此知帝王之学要在发问」。
上曰:「问则明,不问徒然无益于事」。
又读至上官均言好学好问,公言:「人主岂可不好问?
不好问则群臣之邪正、政事之得失必不能尽知」。
说书柴中行亦奏:「须观所问之人邪正」。
公言:「但观其所言为己乎,为国乎,则邪正辨矣」。
上曰:「若为一身计,便是小人」。
又读至讲读官旧皆有讲义,中间侍读独废,程瑀随事著明其说,公言:「臣所以每遇进读必从而敷陈之,此乃法程瑀所以事高宗者」。
上曰:「若只读一遍何益」?
公之意以为儒臣进读,当兼之以陈说,人主务学,当参之以好问,故恳恳言之,而上亦应答如响,启沃之助,于是为多。
公德量恢洪,充以涵养,尝言伊川程公称明道先生,视其色接物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入人如时雨之润,为善形容有德者气象。
平居待物,粹和之气可挹。
至立朝论事,则义形于色,凛不可回,一时正论,赖以宗主,而同列始有侧目者矣。
雠虏垂亡,聘使屡返,非我绝好,彼自内讧,公谓岁币不必与,议者以为当与;
困兽跳梁,屡蹂边鄙,彼自为寇,非我兴戎,公谓战守不可弛,而议者以为当和。
孜孜献纳,有言必尽,近臣之职,所当尔也,而目曰多事;
侃侃守正,不阿时好,平生之节,不可屈也,而指为好名。
公丐归至八九上,迄不之许,会三学诸生伏阙上疏,斥主和者之非,既而全台论列,乃并公以罢,十二年六月也。
太学诸生三百馀人祖饯都门外,且赋诗以别。
公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雷雨作解,草木甲拆,此吾志也,以直得名,岂其心哉」!
明年,除宝谟阁待制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辞,升直学士,皆奉祠如初。
明年春,疾大作,而神观精明,著述弗倦。
或劝公宜少休者,公曰:「吾以此为笙镛筦磬,不知其劳也」。
八月庚寅,犹窜足近作。
疾革矣,医来必正衣冠以见。
癸巳,薨于正寝。
公受知宁皇,终始简记,薨之三日,宁皇亦弃天下,呜呼痛哉!
公官自改秩十二迁为太中大夫,爵自鄞县再进为伯,食邑三百户九百户
今上御极,升显谟阁学士,加秩二等致仕。
遗奏闻,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官其后如格,赙银绢皆再百。
自诸老沦谢,天下之士视公出处以为轻重,及是闻者莫不伤衋,太学诸生相率为位于西湖昭庆寺以哭,四方之来奠者其辞皆哀。
学者称公不以爵氏,而曰絜斋先生云。
宝庆三年,上有事南郊,以二子登朝,赠金紫光禄大夫
绍定三年明堂恩,赠开府仪同三司
象山先生阐明大道,揭以示人,曰「学问之要,得其本心而已,心之本真未尝不善,有不善者,非其初然也」。
公始遇之都城,一见即指本心洞彻通贯,警策之言,字字切己,公神悟心服,遂师事焉。
研精覃思,有所未合,不敢自信。
居一日,豁然大明,因笔于书曰:「以心求道,万别千差;
通体吾道,道不在他」。
此公自得之实也。
慈湖杨公与公同师,造道亦同,而每称公之觉为不可及。
其见诸言论,则曰:「人生天地间,所以超然独贵于物者,以是心尔。
心者人之大本也,此心存则虽贱而可贵,不存则虽贵而可贱」。
又曰:「大哉心乎!
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
又曰:「直者天德,人所以生也,本心之良,未尝不直,回曲缭绕,不胜其多端者,非本然也」。
其告君以此,其教学者亦以此。
某之漕江左也,公赠以言,谓:「《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
惟此大本,不必他求,卓然不贰,万善咸具,古人所以兢兢业业不敢少懈者,惧其贰也」。
至为作《忠宣堂记》,则曰:「心本不偏,制行而原于心,斯不偏矣」。
凡此皆所以推明本心之善也。
又尝言:「道不远人,本心即道。
知其道之如是,循而行之,可谓不差矣。
然未能为一,则犹有间也。
执柯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谓其未能无间,则虽近犹远尔。
惟夫全体浑融,了无间隔,则善之至也」。
又曰:「吾道一以贯之,非吾以一贯之也。
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若致力以行之,则犹与仁义为二也」。
其言益精切矣。
虽然,公非茍知而已也,少而任道,晚益自力。
其致远也,万里之途,跬步未至,不敢以遂休也。
其任重也,万钧之负,铢两弗逮,不肯以遽已也。
闳其量必欲如沧海之涵浸,粹其行必欲如璠玙之光洁。
尝言「人心至神,翳之以欲则不神矣」,故其修身以寡欲为主,勇猛奋励,痛自惩窒。
又谓:「人之欲无穷,必求所以满其欲,非道而取,何所不至,养小丧大,沦胥不仁不义之域,岂不哀哉」!
晚于所居为楼,名以「是亦」,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
以至山石、花木、衣服、饮食、货财、隶役,亦莫不然。
至于宦情亦薄,曰:「直不高显尔,是亦仕也。
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与天地并,广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励,必欲追古人而与俱。
若徒侪于凡庸,而曰是亦人尔,则吾所不敢也」。
以此自警,且以诲子孙云。
公自少有志经济之业,每谓为学当以圣贤自期,仕宦当以将相自任,故其所讲明者,由体而用,莫不兼综,谓学不足以开物成务,则于儒者之职分为有阙。
自六艺百家与史氏所记,莫不反复䌷绎,而又求师取友以切磋讲究之。
东莱吕成公接中原文献之正传,公从之游,所得益富。
永嘉陈公傅良明旧章,达世变,公与从容考订,细大靡遗。
其志以扶持世道为己责,然自始学,于义利取舍之辨甚严。
尝读《论语》,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嘅然叹曰:「士之知所轻重当如是矣」!
辞受进退,惟义所在,金石弗渝。
方孽臣颛柄,天地闭塞,徊翔卑冗,不以为辱。
公道开明,群臣拔茹,致位禁近,不以为荣。
惓惓一心,惟王室生民是念。
事有不可,陈义固争,盖将尊君重朝而措天下于大宁也。
道不果行,赍志以殁,然其所立固已伟然为万夫之特矣。
曾子所谓「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孟子「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者,于公见之。
公之事亲如天,事君亦如天,由其本心昭明,随事著见,有一无二。
亲虽没,敬奉遗体,举足不忘,无适而非亲也。
身虽退,心在阙庭,一饭不置,无适而非君也。
于昆弟友爱尤笃,弟槱亦事公如严师。
从兄涛嗜学固穷,其亡也,为敛葬,嫁其孤女之未嫁者。
于宗族赒贫拯厄,备极其至。
于朋友忠而尽。
自为幕府,事其长敬以诚。
及在朝廷,每言君相同体,爱吾相者所以爱吾君也,故勤勤纳忠,宁有违怫而不忍蔽欺。
尝告之曰:「导谀虽可喜,未必非卖我者;
鲠言虽难听,异日乃真能不负者也」。
公赏鉴绝人,李正节诚之始见于鄞,倾盖如旧友。
嘉定初,李与丹阳刘君宰偕命召,公谓某曰:「此二人者,皆所谓有所不为者也」。
其后二公果皆如所许云。
少而嗜书,白首弗厌,凡圣贤大训切于己者,味之终身,夜则默诵,病亦吟讽。
讲道于家,以诸经《论》、《孟》大义警策学者,于《书》、《礼记》论说尤详,其所成就后学甚众。
博观群籍,取其切用者会粹成编。
谓法度之言自秦以前乃可矜式,故有《先秦古书》若干卷;
谓学士大夫不知兵,则武夫悍将得矜所长,而缓急无以应变,故有《兵略》若干卷;
谓祖宗成宪为人臣者所当讲究,故有《皇朝要录》若干卷。
其辞章根本至理,一言一句皆胸襟流出。
谓《语》、《孟》中无难通之辞、难晓之字,故凡所著不为奇𡽗刻峭语,而温纯条鬯,自不可及。
晚而好诗,尝赋进德堂诸篇,趣味幽远。
而于一卉木之芬馨、一羽毛之皓洁,辄寄兴焉,曰:吾之自修,当如是也。
此岂茍为赋咏者
奏议蔼然忠诚,读者感动。
铭志叙事有史法。
诸子裒其集若干卷,藏于家。
公之在宗正也,修《宁宗玉牒》,在枢庭修《经武要略》。
先时修书官类不经意,将进则取具临时。
公莅职即悉力编摩,后数岁乃进呈,大要多出公笔。
史院修《高宗宝训》,纪录过详,公删繁剪浮,见谓得体。
后修《孝宗宝训》,遂专以属公,退自仪曹,坐史馆辄终日,书垂成而公去。
议者又欲用司马温国编《通鉴》故事,俾以书局自随,或言国史出外有禁,乃止。
公娶边氏,进士友益之女,先公二十有一年卒,屡赠申国夫人,至性淑行,公所为墓志。
墓在鄞县某里某山之原,公薨遂合葬焉,某年某月某日也。
子男四:乔,某官,后若干年卒;
,某官;
甫,某官;
,某官。
女四(云云。),孙男五(云云。),始公尝言:「所贵乎世家者,非必七叶珥貂如汉金、张,八叶宰相如唐萧氏,名位虽崇而不能皆贤,何世之有?
若东都之袁、杨二氏,气脉联属,名德俱隆,则可谓世家矣。
吾之先世虽出处之不侔,然皆忠信正直,蔚有贤誉,其不谓之世家乎!
后嗣子孙,努力奋发,不自菲薄,必欲追前人而及之,亦足以为世家矣」。
平居训励诸子,率本此意。
肃首蹑世科,甫冠多士,公不以自喜,至其德业有进与当有可纪,则为加饭。
故士大夫言家法者,必袁氏为称首云。
某之与肃,同年进士也,视公寔丈人行,而于其德学则愿师焉。
嘉定中,再同朝,不鄙其愚,以为可教,故于嘉言善行多所亲觌。
岁在甲戌持节去朝,辱公访别于南山佛舍,语及国事,几于流涕。
公之盛心,昭揭天日,至今犹赫赫也。
公之葬,慈湖杨公寔为之铭,于公大节摩写尽矣,顾其孅微委折有未备者。
维公粹学伟行,为时儒宗,忠言至计,有补宗社,而爵命品秩又已应易铭之典,肃等将有请焉,谓某:盍为之状!
慨念畴昔,谊不得辞,虽笔研芜废,猥琐是惭,然不溢美,不失实,尚庶几公平昔之志。
谨状(《西山文集》卷四七。又见《经义考》卷八三,《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乾:原脱,据右引补。
东岳行宫记大观元年 北宋 · 蒋安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七、《延祐四明志》卷一九、《四明图经》卷一○、《四明文献考》第一○九、二四六页
四明属邑六,独昌国居重海大洲中,视他邑最为僻远,部使者按视,罕及其境,传檄往来,趣期会簿书而已。
初,邑之未建,隶籍于鄞,度越既险,民之利病休戚有不得告者焉。
熙宁间荆国王文公始请建邑,逮今四十载矣,更令佐以十数,然流风善政,不可悉举。
顷则有延平陈公戬、建安章公邦献、今大梁赵公君竑受命为宰,而南康李公恕实为之佐。
下车以来,诹询民瘼,弊者革之,蠹者锄之,政适其平,人用不争,年谷告丰,邑遂大治。
邑之老聚族而谋曰:「我曹生长太平,不见兵革,幸值明天子惠我以贤令、佐,矜老而恤孤,养病而葬死,虽父母之恩,不厚于此。
我闻东岳之神,实祐我宋,阴福吾人,盍相与尸而祝之,以祈吾令佐富寿康宁乎」!
于是翕就应者如响。
父老占之,少壮营之。
运土于原,度材于山。
深殿覃覃,脩廊阴阴,其直如绳,其平如砥,其高如轩,其张如翼。
垩以白盛,饰以丹雘。
春秋岁时,以祀以享。
若有神物来游。
其间宫始造于元符三年四月,落成于大观元年五月
郡人蒋安义为之文曰:
濒海之东,龙涛匝空。
杯浮土封,为明附庸。
两山中分,屹立嘉门。
雷吼电奔,控潮于鄞。
壤绝势孤,摧舟畏涂。
束手庭趋,听于大夫
二公之来,天锡雄材。
却除氛埃,雾辟云开。
政道其平,安澜不惊。
和气充盈,庶绩以成。
斯民无忧,聚族而谋。
以祈以求,报之公休
稽首岳神,体圣蹈仁。
手斡洪钧,下临斯人。
乃咨群工,作为行宫。
子祈公,寿考来同。
席捲榛荆,岩岩百楹,涂以渥青,周以层城。
春秋岁时,祭祀祷祠。
旨酒纯牺,馈饯有仪。
匪豆匪觞,明德之将。
神之来翔,降福穰穰。
苍山之巅,石完而坚。
勒此文焉,垂千万年。
蔡君谟笔迹 宋 · 洪兴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公入谏省,时年尚少,以书白其大人,以为见事不言,非为臣之道。
公之诸孙尝出以示仆,读之三复不能释手。
呜呼,前辈忠厚之风不复见矣!
此轴与昏氏家问,益见往来亲尔之意。
其赞宾客公休致一帖尤可爱。
丹阳洪兴祖书。
按:《石渠宝笈三编》第二五函第一册。
司马公休 北宋 · 范祖禹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昔在西都日,趋庭见伯鱼
金华同劝讲,石室共䌷书。
鲍叔深知我颜渊实丧予。
衰年哭心友,忍复望灵车。
乞避亲状五月二十六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范太史集》卷五
右,臣伏见司马康左司谏,臣有女许嫁康之子承奉郎植,于今月二十四日已行定礼。
准敕:官员亲戚职事相干,并回避。
今臣与门下后省讲筵所、实录院并职事相干,合回避。
伏乞罢臣职任,以协公议。
司马公休谢赐银修碑楼表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二、《范太史集》卷七
言:伏蒙圣慈差管勾脩建先臣光碑楼,入内供奉官李永言赍赐臣银二千两充修碑楼支费者。
天恩远临,优赐下逮,衔感泣血,未知所报。
伏念先臣历事四世,唯坚一心,晚节遭遇,得行所学。
是以夙夜尽瘁,不敢爱身,劳心役精,继之以死。
恭惟皇帝陛下天地覆载,日月照临,深轸股肱之亏,曲流泉壤之泽,恤典之厚,超越常伦,窀穸送终,哀荣已极。
今丰碑之建,复加颁赉,矜念存殁,感格幽明。
重惟先臣俭约清贫,未尝畜积,启手之日,家无馀赀,圣明烛知,俾济终事。
伏思前后罕此异恩,非臣陨身丧元所可上报,待尽丘垄,不知所言。
瞻望天庭,臣无任攀恋号殒、激切屏营之至。
讲官劄子十一月十七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九、《范太史集》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三
臣伏闻仁宗天圣初,尝诏天下访求讲说之士。
今陛下方向学问,宜博选正人,置之左右。
臣诚愚陋,承乏于此,大惧无以少补聪明,茍有所知,不敢不言。
臣伏见前校书郎司马康,年三十九,笃志好学,行如古人,资性端方,克肖其父。
臣昔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为本局检阅文字,与之相接,近十五年,备睹其人,操守如一。
尤长于讲说,使之执经,必能称职,质于公论,皆以为宜。
臣窃以光之忠直,简在圣心,如康之贤,陛下必自拔擢。
今臣止言其所长,伏望陛下知察而已。
取进止。
〔贴黄〕臣闻先朝旧置讲官四员,今孙觉在宽假,臣与颜复轮讲,委是阙官。
臣与司马光相知,众所共悉。
今之所言,非敢私于知己,辄荐其子,实以康之学行,可备劝讲。
臣受陛下厚恩,唯欲得人,以助圣学,故不敢畏避嫌疑,密入此奏。
伏乞留中,特自圣意处分。
按:二十二日司马康侍讲
乞差实录检讨官劄子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范太史集》卷一五
臣伏闻曾肇已除外郡,修实录阙官一员。
昨差司马康检讨以非久书成,固辞而罢。
今来曾肇未了文字须得一人成之,欲乞却差检讨官,不唯史官得人,亦公议皆允。
取进止(乞留中,出自圣意指挥。)
〔贴黄〕著作与修撰、检讨文字相通,本不可分。
今康见在史院修日历,不兼实录职事,未得安便。